正在征稿| 光鲜背后 我一直无法理解开学时辅导员做的动员讲话,我们法律人怎样怎样,似乎这是一个带有特殊光环的共同体称谓,也许是一个理科狗无法理解的用文字营造的浪漫情怀。是的,我从高中物理班,一脚摔进了大学法律系。从原来的力学电学光学量子,到现在的刑法民法诉讼仲裁。周围的人总爱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呢。我笑而不语。读法律就是高中读政治的必然选择,这几乎成了身边人的常识。都以为读物理的去了学电力工程然后进供电局,读生物的去学了医学然后做医生,那是不是读历史的出来做考古,读地理的出来画地图?人们总习惯用下意识去做理所当然的推论,荒谬得可笑。法学院并不缺理科生,也并非阴盛阳衰的尼姑庵。并非每一个人都爱辩论,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公平正义人人平等。我最是厌恶被视作法条查询机。就像小学生接受老师抽查一般,若无法从汗牛充栋的法律中准确回答某一个条文的具体规定,必定便是我们功课不好的表现。若再来一些被冠以法律咨询之名意图占便宜分财产避风险的行径,还得落下个不热心指点的坏名声。法律系容易给人一种高级感的错觉。我把它归咎于影视屏幕上那些故作姿态的律师形象。无论是内地的侯亮平日本的李狗嗨还是美国的俏佳人,都只能是调剂心情调整三观的工具而非目标。多得是蓬头垢面苦苦在司法考试及格线下挣扎的法学学生,穿着廉价的西服套装崴着高跟鞋穿梭在写字楼里堆着笑脸面试实习,一边还得腾出心思小心翼翼地藏掖那只装着运动鞋的纸袋。到底还是热爱,才得以宽容那些误解的眼光,将它转为自嘲的幽默,带上一种敝帚自珍的虚无感。
12-06 23:05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