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开启唐楷之法度

随着时代对字体发展的要求,在结构和点画方面均更加简化、快捷的楷书逐渐从隶书经章草发展而来,在结构上,楷书笔画更为减省,在点画上,屈曲的线条趋于平直。经过几个世纪的孕育和发展,楷书在唐代迎来了全盛时期。“唐人法度森严,这其中有字体演变的因素起作用。由于魏晋时期字体,尤其是楷书尚处于演变初期,在后人看来仍然是朴拙的。而唐代楷书已经定型,此时的法度成为最终版本,对后人来说它成了不可逾越的典范。因此,后人对此既爱又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陈忠康在《穷源竟流:唐代书法的再认识》一文中写道,“有人谴责唐代法度太严谨了,其实不尽然。纵观唐代书法,好的作品法度虽达到了十分,其性情也达到了八九分,只不过我们有时没看出来。”

01-02 09:10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