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书》中,兴修水利最多的时期除了汉武帝当朝,就是战国,尤其秦统一六国之前。如今被人们熟知的“秦国三大渠”有郑国渠、灵渠、都江堰,《河渠书》里未提灵渠,用62个字记述了都江堰建设的初衷、功能和效果,却用都江堰两倍多的篇幅书写郑国渠——在秦国不断向东扩张过程中,韩国得知秦国喜欢兴建工程,为了消耗秦的国力,就暗中派水工郑国游说秦,修一条用于灌溉的水渠,它要凿穿泾水,从当时的中山以西到瓠口为渠首,由此依傍北山向东,流入洛水,全长300余里。水渠还未建成,郑国就暴露了,秦王要杀他。郑国自陈,起初是因间谍而来,但渠成后确实对秦国有利。秦王觉得有道理,命他把渠修成。渠成后,引泾水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4万多顷,亩产达到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沃野千里,秦国更加富强,最后并吞诸侯各国,也因此把渠命名为郑国渠。
02-05 15:26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