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播客在讨论父母与孩子关系时,多从对立面出发,缺乏社会学视角。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也会映射到亲子关系上。父母的焦虑不仅源于孩子的叛逆期,更多来自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与老师带来的额外压力,如作业问题常被视为父母的责任。若教育体制能改革,减轻父母负担,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会从孩子身上转移。 我的女儿17岁,艺术生,远离我们3000公里上学。尽管我们被视作“狠心”父母,但我们看到她的独立成长,如独自出行、自我保护等能力显著强于同龄人。三位播客在讨论“别人家父母”时,缺乏宏观语境。作为普通中产父母,我们无法像“别人家父母”那样优秀,且面临职业内卷和教育压力,希望孩子幸福轻松,却难免被大趋势牵引。 播客在剖析18岁孩子独立意识觉醒上给了我启发。但孩子的独立性是每个人身上不可避免自然发生的事,然而社会教育体制的内卷和资源分配不均又是一件不可改变非自然社会问题,二者相互是抵触与博弈的,这加剧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导致他们对孩子独立性有偏见。许多父母希望孩子未来比自己更好,却忽视了自己难以达到“别人家父母”的标准,这是他们焦虑的根源。
03-07 13:18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