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姜宇辉·100天哲学共读计划正在招募中!

作者:姜宇辉

2021-03-08·阅读时长7分钟

9397人看过

姜宇辉·100天哲学共读计划正在招募中!

18.3MB
00:0013:19


新同学老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100天哲学共读计划”。今天是发刊词,我非常简明扼要地向大家陈述一下这个读书营的宗旨,目的以及具体的读书方法,以便于大家自己选择,是否要加入和购买。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收听或阅读这个“产品说明”。

好,那我们就闲话少叙,直接切入正题。我围绕三个基本问题来谈一下做这个读书营的目的。

首先,为什么要做这个读书会呢?很简单,它是之前的姜人生哲学到底第一季的一个延伸,但同时又有很多的实质性的发展和变化。第一季的节目,很多同学听了都很喜欢,甚至还有同学两刷甚至三刷,我自己也很感动。但这个节目只是一个起点,至多是让大家了解了一些哲学家的名字,以及哲学原著的大致内容。我觉得只是一个“兴趣班”,连“入门”的功效都还没有达到。所以,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第一季的这个形式和框架之内,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更深入,往前走。那么怎么深入呢?除了坐下来,认认真真,下点苦功夫阅读哲学原著,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当然,确实有很多同学觉得,对于哲学,只了解一些外围的信息,一些大致的皮毛也就可以了,那么,这个读书营可能就不太适合于你,因为它不是在上下班路上随便听听,也不能作为你做家务或健身时候的背景音乐。它真的要求你一周至少留出几个小时的时间,专心静心地进入到哲学家的那些经典大作之中,一字一句,仔细研读,认真思考,然后再跟老师或其他同学深入沟通和交流。所以简单说,这个读书营不再是一个音频的节目,它真的就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学堂”。大家进来以后,基本上就像是选了一门课,然后跟着老师一步步走,最后取得一定的收获。投入,付出,收获,这些才是这个读书营的基本节奏。当然,咱们的课程每一次都是有录像录音,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反复收听,阅读,做笔记等等。

既然如此,我想说得是,这个读书营可能对入营的同学会有一定的要求,虽然不会很高,但至少比第一季的要高。第一季基本是为完全的小白听众来准备的,所以会有很多聊天,谈心,甚至所谓“鸡汤”的内容,我倒觉得挺好,因为这也是第一季的特色所在。你看这个节目一直都是中读收听量最高的栏目,也说明它确实满足了很大一部分听众的需求。

但是对于咱们现在这个读书营来说,虽然也还是针对小白,但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对哲学的比较强的“热情”甚至说“热爱”,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爱好,不是仅仅当成一个业余的爱好,而是真的像philosophia这个词所说的那样,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想从哲学家和哲学书那里明确地去获取一些智慧和收获。

二是要有一定的“闲暇”。这个意思亚里士多德很早以前就表达过了,但是大家总是误解他老人家。闲暇,大家认为就是实现了经济自由之后才能有的,好像银行账户里面没个几千万资产都不可能安下心来读哲学书似的。但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闲暇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奢侈品。你有没有钱,都可以获得闲暇,关键看你想不想。你想了,就可以有,因为这是你的“心之所向”。而且正是因为你有这个“心向”,所以你才能有进一步的坚定的意志,一步步地读书,思考,做笔记,甚至再写一些自己的认真的想法。所以一句话,我说的闲暇,恰恰就像是我在第一季节目开篇的时候就已经说过的,人生再忙再累,你也总是需要有一段时间停下来,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是谁,自己的生活到底要追求什么,这个世界,这场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希望咱们的这个读书营能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闲暇”的角落。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思考,更重要的,一起走过,分享这一段心灵的时光。用思想连接彼此的心灵,我的初心都未改变。

好,第一个问题说完了,接下来咱们谈谈第二个方面,那就是怎么来读书。读书,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书,二是读。你会说这是废话。还真不是。不同的书,要求你的读法也不一样,你读哲学书,跟读小说和历史故事肯定不一样。最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于你到底要从书里获得什么?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但我想说,至少这两样哲学书都给不了你。但哲学书能给你一个别的地方获得不了的东西,那正是智慧。咱们可以对比一下。你读小说,能收获感动;你读历史,能收获经验;你读科普,能收获知识。那么,哲学书给你的智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道理”,再进一步说,就是用“论证(argument)”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所以读任何一本经典的哲学书,一定要把里面的论证和道理搞清楚,这才是真的读进去了,读懂了。相反,很多人在读书甚至讲书的过程之中都忽视了这一点,或者是没能力做到这一点。我听过看过很多哲学的入门节目和书籍,觉得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绝大多数时间其实都在讲故事,扯别的,可就是没进入到“论证”或“讲道理“这个最核心的环节。

那么,在咱们这个读书营里面呢,就直接面对论证这个精髓,把别的有的没的东西都去掉,只留下哲学书里面最“干”的“干货”。大家要注意,哲学书的“干货”跟别的书不一样,就是它不能被概括成一条一条的知识,然后你记下来就成了。这完全不行。哲学书的干货,真的就是只能从第一句开始,甚至从第一个词开始,然后一句句,一步步地推演,论证下去。它是一个“思想”的过程。英文里面不是经常用“way of thinking”这个说法吗?汉语里面也有“思路”这个词。其实这个说法很生动很形象,因为“思想”就是一条路,你必须一步步去走才行,你想坐个飞机唰的一下子到终点,那既不可能也没意思。学习哲学,就是通过读书,然后跟着哲学家的思路一步步走下去,甚至走完全程,这个时候你才有底气说,“我懂哲学了”。别的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当然,全书的大致提纲,我们都会事先提供,但仅仅是一个参考,甚至连哲学书的边都还没摸到。所以为什么绝大多数哲学的小白和爱好者,听了很多哲学节目,看了很多哲学普及书,最后还是入不了门,那是因为还是没真正找到哲学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书都没打开,还谈什么读或者懂呢?

当然有的同学就会质疑了,你这个读书营也就三个月的时间,然后要读八本书,这个也是囫囵吞枣吧?能真的起到入门的作用?我承认,这个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怎么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面真正读好书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彼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师这一边,我会认真准备每一本的大纲,然后把里面的关键论证抽取出来,再结合一些重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解读。每本书我们只能讲解两周,也就是四个小时,算上答疑的时间,也不超过8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要想逐字逐句通读完任何一本哲学书都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但我只能说,我会尽力做到完整和通透。由此也就要求学员朋友们也要相应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跟上讲课的节奏,认真读每一段原著,然后再认真向老师提问。咱们双方配合下来,这个书肯定能够“通读”完成。

好,说完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讲法,在今天的最后一点时间,咱们再谈谈第三个问题,那就是风格。前面都在谈“读”的问题,那么还需要进一步谈谈“讲”的问题。读呢是你自己的修习,但“讲”呢就完全是我自己的造化了。讲的好不好,生动不生动,精彩不精彩,这个真的是见仁见智的。有的时候我自己觉得讲的真的是“出神入化”了,但听众和学生可能就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有的时候呢,我随口就那么一句,却能博得满堂的喝彩。所以我建议诸位听众朋友,你在加入这个读书营之前,请务必听一下我的节目或讲座,你仔细听听,是不是喜欢我这个表述的方式,甚至是不是适应我的语速,我的声音等等。

关于讲法还要说第二点,那就是这个读书营虽然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毕竟还是“姜人生哲学”第一季的一个延续,所以肯定会带有第一季的鲜明的印记。

第一季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呢?我个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哲学与人生结合,二是比较浓的文艺风格,或“文艺腔”吧。首先,我做第一季的节目,就是为了让大家领悟到哲学对于人生是有用的,甚至是有“大用”的,人生有了哲学,就会提升一个层次和境界,离开了哲学,人生也就缺乏了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这些意思我现在还是坚持的,一直都是坚持的。所以我讲哲学也好,领着大家读哲学书也好,都是把人生的领悟放在一个关键的地位。因此,我们这个读书营也是分成八个相应的主题,然后俩俩相对,你看这个形式也仍然是跟第一季保持一致的。这个形式到底好不好,肯定也是见仁见智,但我想说的是,我这个构思完全不是拍脑袋的发明,而真的是从尼采老师那里学来的,不信的话您可以先去翻翻德勒兹写的《尼采与哲学》的第一节,就知道我不是在乱说了。

除了保留这个形式之外,我同样还在读书营里面保留了文艺的风格。简单说,就是我除了文本里面的论证之外,还是会加入一些文艺作品的案例,比如小说,电影,绘画等等,既增加一些气氛,但同时也是强调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辨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包括大家喜闻乐见的片头片尾曲,也会在每次课程之中保留。

差不多我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最后想说,很期待大家的加入,能有三个月的时间一起读读书,分享感悟和体会,确实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我自己会珍惜,也希望大家都能彼此珍惜。

当然,这个共计划才刚刚开始,只是第一个学期,还肯定会有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希望大家能理性地对待,“合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维护好班里面的和谐气氛。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而且都是读哲学书的人嘛。

好,咱们读书营见!

文章作者

姜宇辉

发表文章538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6675人

根茎浪游人,跨界思想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姜人生哲学到底

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姜宇辉的哲学专栏

96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