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添加”套路被叫停,终于不用交“饮食智商税”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3-31·阅读时长24分钟

290人看过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比“拒绝添加剂”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毕竟,食品安全的第一课,永远是科学而非恐惧。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何枫

3月27日,一项关于预包装食品的新规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0添加”等用语。

在很多人朴素的认知里,“0 添加” 是纯净配方与高品质的代名词,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溢价。然而现实情况是,标榜“0添加”的高端酸奶、酱油等产品频频“翻车”,消费者本想避开“科技与狠活”,却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

预包装食品新规将于2027年正式实施,企业有2年过渡期对商品包装进行调整。那么,当"0添加"这个大噱头被叫停,我们在食品消费上能少交些 智商税” 吗?

陷入争议的“千禾 0”

不久前,某媒体报道,其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的 13 款号称 “零添加” 的酱油中,12款检出重金属镉,含量范围在0.00572~0.110mg/kg,7款检出总砷,含量范围在0.00606~0.102mg/kg,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0mg/kg的镉。

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也是曾引起日本富山县痛痛病事件的元凶。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 2022年海天“双标门”事件后,大家对酱油的安全性又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家里的酱油该不该扔” 的话题再次吵翻了天。

随后有人注意到,这十多个品牌中,向来以 “0添加” 著称的千禾酱油,其包装上醒目的黑底黄字 “千禾0” 实际上只是一个商标。

面对舆论风波,千禾公司迅速发文澄清:“酱油中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大豆、小麦等),并非人为添加。且原料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而「千禾 0」商标注册的初心就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分,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但消费者的疑虑并未被打消,资本市场对此做出了反应:千禾股价连续五日下跌,五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 13 亿元。

令一些网友不满的是,酱油作为家家户户每顿饭都离不开的调味品,价格贵一些大家尚可接受,可说好的 “0 添加,为何会检测出砷和镉?是不是背地里添加了其他有害成分?这些物质到底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危害?

事实上,“0 添加” 和检测出重金属污染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首先,检测出的镉和砷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且容易因各种富集作用而增多的元素。即使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水和土壤也会含有微量的重金属。考虑到酱油的制作工艺,检测出的镉和砷可能主要来源于原料(如大豆、小麦)和加工用水。

其次,还是那句老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从镉的检测数值来看,千禾酱油镉含量最高,为 0.0110mg/kg,万字酱油镉含量最低,为 0.00572mg/kg。容易被忽略的是,此次检测设定了一个下限 0.005mg/kg,也就是说,当一款酱油的被检物含量低于该数值时,即便有就不会显示,从检测结果上看,相当于 不含” 这些危害元素。而最高值和检测限之间,不过 2 倍多的差距。

图片《小敏家》剧照

根据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酱油主要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的镉含量应≤0.2mg/kg。参考其他类食品镉的限量要求,送检的酱油中镉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

但这场风波直到 3 月 23 日晚才逐渐平息。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对千禾相关产品进行了 23 批次检测,结果显示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抽检产品均未检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担心酱油安全的消费者,终于松了一口气。

“0添加”的好生意

在千禾味业之前,以高端著称的简爱酸奶被曝出产品有消毒水异味,也曾陷入商标注册争议。135克一杯的酸奶能卖上8元,离不开那句深入人心的宣传语—— 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实际上,其他没了” 只是个商标。

与其说 “0 添加” 代表更天然、更健康,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类精心设计的营销噱头。

近年来,在辛吉飞 “海克斯科技”的渲染下,许多人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就谈虎色变,转而对配方纯净的食品格外追捧。“买食品先看配料表” 已从个人习惯演变为一种消费新常态。某电商平台去年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近30%的消费者自2019年开始关注食品领域的“0添加”,到了2023年,关注这种生活方式的受访者已超八成。在选购食品饮料时,68.8% 的人倾向选择0糖0脂0卡的商品。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品牌早早敏锐捕捉到消费者这一诉求,纷纷对配料表进行 “瘦身”,市场上打着 “0 蔗糖”“0 脂肪”“0 香精”“0 色素”“0 防腐剂” 标签的食品琳琅满目。但其实,我国一直没有关于 “0 添加” 的国家标准,甚至连企业标准、团体标准都处于空白状态。

为将产品卖出价钱,食品厂商们各显神通。有些把本身无需添加剂的食品宣传成 “0添加“,比如 “0 防腐剂”的腊肉和咸菜、“0添加”的蜂蜜。要知道,高浓度的盐和糖本就是天然防腐剂。还有些咖啡茶饮刻意强调 “0 香精”,茶和咖啡之所以能成为风靡世界的饮品,不就是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么。

还有“聪明”的厂商擅长对 “0 添加” 进行自定义,在醒目的 “0 添加” 三个字旁,附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注释。例如,宣称「不含脱氢乙酸钠」,却添加了丙酸钙、山梨酸钾等其他防腐剂;宣传「添加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却一样不少。这种模糊的表述和误导性的宣传,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0 ” 领域更是玩文字游戏的重灾区。元气森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吃尽了“无糖营销”的红利,却也遭到其反噬。

2016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 “控糖” 建议后,全民掀起了一股抗糖风潮,此后五年内无糖茶饮线上销售额增长近 10 倍。元气森林乘着这股东风,凭借无糖气泡水、燃茶、果茶、低脂奶茶等品类迅速走红。据市场估计,2018 年元气森林年销售额还不足 2 亿元,到 2021 年,其销售额已达 75 亿元,足见 “0 糖” 生意的火爆。

2021 年 4 月,主打“0 蔗糖”的元气森林乳茶产品被爆出“不含蔗糖,却添加了结晶果糖和天然代糖(赤藓糖醇、甜菊糖苷)”,此时拿元气森林当续命水的消费者才惊觉自己被骗了,结晶果糖实际上是高纯度的果糖,摄入过量同样有健康隐患。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相关规定,真正的“0 糖” 食品,每100克或毫升中含糖量不得高于0.5 克,这里的“糖”包含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果葡糖浆等。对于想要严格控糖的消费者来说,商家的鬼把戏不可信,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才是王道。

食品智商税,能少交了吗?

在多次踩过“0添加” 的雷之后,我的一位朋友感慨,再也不想被商家收割智商税了,“就说 ‘0添加’的酱油吧,开封后放一段时间,味道就变了,还不如吃普通酱油。” 这样的吐槽并非个例,许多消费者在尝鲜 “0添加” 产品后,都有类似的感受。

从健康角度来看,“0添加”的食物不一定就更好,其溢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更高的营销成本、物流成本,和保质期缩短带来的隐形成本。

一些不加防腐剂的食品,对储存环境的温度要求严苛,保存不当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就拿酱油来说,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不含防腐剂的酱油在开封后是需要冷藏保存的,而中国家庭做饭时习惯把调料放在灶台边,靠近高温更加速其变质。一旦发生腐败,病原菌污染产生毒素,轻则是变味,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还有些厂家为迎合 “0 添加” 需求,不添加防腐剂,转而在食品中加入更多盐和糖来防腐,可谓本末倒置。甚至有小作坊、个体户,利用消费者的 添加剂焦虑,打着 手工0添加” 的旗号售卖商品,这些商家卫生证照不齐全,原料和产品未经任何检测,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剧照

好消息是,当前市场监管正在持续收紧。2027 年正式实施的新规明确规定,以下成分不得宣称 “0 添加” 以及其他等同用语:一是食品添加剂,诸如 “0 色素”“0 防腐剂”“0 代糖” 等表述都将属于违规;二是污染物,像 “0 镉”“0 铅” 这类宣传同样违规;三是 “不允许 / 不应该出现在食物中的物质”,例如 “0 激素”“不含苏丹红”“不含硼砂” 等说法也在禁止之列。

当“0添加”的光环褪去,食品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本质:是时候用真正的产品,而非话术,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了。

不过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食品安全谣言依然肆虐。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天然关注度,正逐渐沦为一些人眼中的商机。在AI生成视频的谣言攻势下,不少人,尤其是难以分辨谣言的父母辈网友,已然草木皆兵。

图片《三星营养午餐》剧照

就在前几天,乐事薯片被曝含致癌添加剂的消息登上热搜。据一位医生介绍,“TBHQ 是一种叫做特丁基对苯二酚的人工合成油溶性抗氧化剂,能延长食品保质期,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稍微查证一下就知道,TBHQ是我国官方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限定的范围和用量添加到食品里,是法律法规允许的,此外,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TBHQ和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显然又是典型的靠“脱离剂量谈毒性”来制造焦虑、博取流量的信息。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比“拒绝添加剂”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毕竟,食品安全的第一课,永远是科学而非恐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布雷克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图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