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我认识妈妈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一个妈妈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5-11·阅读时长25分钟

313人看过
妈妈,祝你“做自己”快乐

又是一年母亲节。

“当我认识妈妈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一个妈妈了。”这是每个人和妈妈关系的起点,但这一次,我们想聊一聊,当我们的妈妈不是一位妈妈的时候,她是什么样子。

在过去两天的征集中,我们收到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真挚分享。有刚上大学的读者,从一张普通的游玩照片里,猛然发现原来妈妈很美;也有人在多年以后意识到,当姥爷去世时,全身发抖的妈妈是多么害怕;还有人在看到一本书时,忍不住想象,妈妈如果可以过上另一种人生……

在这些分享里,我们看到,无论“妈妈”们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她们都有自己精彩而不凡的人生。这个母亲节,我们祝福光环下的“妈妈”,也祝福我们曾崇拜过、恼火过、无法割舍的妈妈节日快乐,祝你们继续做精彩的自己。

策划 / 整理:然宁

编辑:王海燕

01
她是我的妈妈,更是她自己

@冰酒菠萝包 21岁 女

上大学后的一个春天,看到妈妈游玩的照片。照片里,她坐在江滩的一片芳草地里,葱绿草地上落满桃花,她笑着捧起一簇花扔向天空。我印象里,她的半生都围绕家庭的柴米油盐,透过他人的拍摄,我意识到妈妈原来这么美。
前几天我在外婆家看到一张照片,摄于1994年:妈妈和她的二姐,我的外婆坐在床边。那时妈妈二十岁,比如今的我还要小一岁。我以前从不觉得自己跟爸妈长得像,但看着那张照片,我发现自己跟妈妈又一缕神似。
那张照片过后的十年,妈妈有了我。照片上那个青涩的少女能想到吗,三十年后,会有一个二十岁的女孩,跨过时间的河流,喊她一声妈妈?

@Grace

12岁时,姥爷突然离去。妈妈哭得很伤心,她对我说:我再也没有爸爸了。送姥爷时,妈妈抱着我的身体一直在抖动,一直问我害怕么?我说,我不怕。现在我知道了,那时妈妈比我害怕,那时的她,是个无比想念爸爸的女孩。

@紫尘 21岁 男

小学二年级,我重感冒发烧到39度,但妈妈要处理学生打架事件,凌晨两点才回家。我迷迷糊糊听见她坐在床边哭,说“小儿哟!妈对不住你”。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她不仅是我的“超人妈妈”,还是五十多个孩子的班主任,是被工作撕扯着的中年人。
以前觉得“妈妈”是她的全部使命,现在明白,这是她人生剧本里最用力演绎的配角。去年寒假,在书柜底层发现她的手写教案,按年份码放,从1998年至今,泛黄的纸页上留着水渍和修改批注。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她会在改作文时偷偷擦眼泪,会因为学生考上985兴奋得失眠——这些与“母亲”无关的悲喜,才让她成为立体鲜活的人。
另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大一寒假,我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从“汇报”变成“对话”,她不再要求我执行她的计划,很自然地从“领导者”变成了“建议者”,让我迅速找回了主体性。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需要重新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
《妈妈的神奇小子》剧照

@季茀

从我有记忆开始,妈妈就不只是我的妈妈,她还是病人的医生,只要病人来叫,立刻就会去,哪怕我正在她怀里睡觉。人们对她有两种称呼,陌生人叫她“钱主任”,熟人不管大的小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跟着我称呼她“xx妈”。
后来父母都老了,妈妈照顾爸爸,累到偏瘫。1995年春节妈妈去世了。现在我老了,87岁了,写着这些,禁不住眼泪滚滚流落。我想妈妈!我从来也不缺少母爱!妈妈只生了我一个,我是妈妈的唯一!

@马长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有一本小说《我的父亲母亲》,前半部分讲作者虚构的父母可能的另一种生活,后半部分是作者父母的真实生活。读这本书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我的母亲在某个时刻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母亲的人生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前年网上意外发现张爱玲编剧的电影《不了情》,我忽然就想起,母亲和张爱玲也算同时代的人。如果那时是和平年代,外爷或许会支持母亲坚决脱离童养媳生活,如愿让她有机会继续求学,然后回到家乡做一个乡村教师,或者去外爷描述过的城市勇敢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张爱玲笔下那些独立女性,以她的智慧创造属于她自己的生活……
母亲少女时代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只是被她无力抗争的现实碾碎。有人会说,如果母亲选择另外一种人生,就没我什么事了。我是不是该庆幸?可是,每每想起母亲经历的苦难,我有什么理由“庆幸”?
《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Milly 43岁 女

23岁那年,妈妈到北京参加我的硕士毕业典礼,我带她在园子里看我学习了六年的地方。她在湖边小声唱起了秦腔,声音婉转动听,我才知道原来妈妈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那是我第一次听她唱秦腔,魅力不输于秦腔名角。
她的梦想因为时代和家庭的原因没有成行,却全力托举我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五岁时看到其他孩子在弹琴,但家里物质条件不允许,弹琴只是想想而已。可妈妈看到了,连夜借钱买了琴,放在了我身旁。上个周末去看她,发现她在家里也哼起了秦腔,声音依旧婉转动听,似乎又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

@阿黛 27岁

13岁的时候,姥爷带了些草莓来我们家,我和妹妹刚准备吃,姥爷拦住了我们,说:“这是给你们妈妈带的。”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妈妈不只是妈妈,也是姥爷的女儿。
小时候遇到什么事情都第一时间找妈妈,如果妈妈解决的不是那么完美,就有点失落,会想:“为什么别的妈妈都那么能干,我的妈妈为什么不可以?” 长大后,我逐渐接受了她只是个平凡的妈妈。
上大学之后,我们有了代沟,一碰面说不上几句就吵架,但又彼此牵挂。最近偶然发现妈妈的抖音已有866名粉丝,有很多粉丝还跟她咨询生活常识,妈妈没上过几年学,智能手机也是她自己摸索学会使用的,她真的很聪明。

@阳阳光灿烂 38岁

我的母亲是一个醉心科研的医学专家,我小时候她常常因为做手术而彻夜不归,对我的陪伴很少。我们却异常亲近,她一有机会就带我看很多很多的书、鼓励我做独立女性、勇敢去看世界。她也是那个医者仁心、25岁不顾生死去非洲的医疗志愿者,是临终前嘴里念着与父亲相识相恋的湖边的少女......
妈妈,如果你知道了我在感情破裂时依然坚定地选择留下我的孩子,独自抚养他长大,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我与孩子一起去了世界很多地方,最终留在北美的小岛上生活,我们很幸福,而我很幸运遇到你这样的母亲——世界上我最敬佩的女性。
《生活家》剧照

@Misato

我妈长得很漂亮,大眼睛、鹅蛋脸,中正规整到不需要靠任何“特别”来加以修饰的美。但我继承的从来不是她的美,而是她身上另外的东西——一个很美、有点酷的女人,她厌烦着许多瞬间的命运和生活,但有自己的方式对待它。
比如我知道,她少女时代腼腆到不敢去邻居家借酱油,长大后社会化得很痛苦。她年轻时每天要骑两个小时自行车,早上去上班,下班后穿越整个城市去摆摊。三十多岁,终于从一个沉默寡言、每个月领死工资的小文员,走到应酬的酒桌上和生意人抢地盘,抢到了。
初中时,我看见她每天路过摆放着红色大衣的玻璃橱窗,但一直舍不得买,每次路过都使劲看一眼,后来努力赚了钱,那件红大衣已经被卖出去了。我高三那年,她去外地工作,所有人都指责她,“你小孩高三了你往外跑什么”,她理直气壮说“她高三,关我什么事?”我想,这个女人真酷啊——她身体力行教会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跟别人都没关系。
凭借天生的美丽,她从小就获得了一些优待和痛苦,却在我漫长的少女时代,身体力行地为我演示了她如何推翻这一切。并告诉我,美丽所能换取的东西,远远比不上靠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获得的尊严。
今天是母亲节,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和妈妈说的话,因为我对她的那些敬佩和爱,已经全都告诉了她。我只耿耿于怀一件事——上次给她烧的那锅糖醋排骨其实不是我的巅峰水准,老抽有点放多了。
02
当我和妈妈的关系倒转

@Claire

当妈妈90岁,自己也接近60岁的时候,幼年的时光竟然一幕幕重现,只是换我来做妈妈,妈妈成了我的“女儿”。
妈妈独自下楼去找小区的阿姨散步,我在她出门前千叮咛万嘱咐:“慢点儿走啊,过马路要看两边,要走有护栏的人行道,天黑前要回家……”,妈妈会不耐烦地回我:“知道了,真啰嗦。”
冬天带她外出散步,长长的毛绒围巾她总系不好,每次出门,她都把长围巾递给我,我们面对面站好,她个子更矮了,仰起头伸长脖子,一如小时候我等她系红领巾;一进五月,妈妈看着台历上的母亲节,若无其事地说:“现在还过母亲节了,现在节日真多呀。”
如果我不接话,她会再重复几遍,直到我说母亲节带她去做什么,她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每天提醒我,盼望着,完美复刻了我小时候盼六一的场景。

@smily 25岁

2024年11月开始,我和妈妈同居在我租的房子,如今7个月过去了,我们好像更加离不开对方。以前妈妈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里家外都是她说了算,脾气倔做事雷厉风行,还容易唠叨。现在感觉妈妈是一个小朋友,需要人哄着,而且很开放包容,我们之间像鱼和水的关系。
54岁的她容易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多了一丝怯懦却不乏尝试的勇气,她会开车,会拍抖音,会织玫瑰花,会跟我爬黄山,会学英语,身上总有一种不气馁的精神。今天早上她告诉我,怎样端锅里的碗才不烫,我说你不要让孩子走正确的路,要给她试错的机会,妈妈笑着表示同意。我教我妈育儿经验,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团子 29岁 女

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妈妈来我上学的地方找我。需要我帮她订车票,需要我去车站接她。我突然知道,出门在外,有时候她需要依靠我。从我听她的话变成了她听我的话,越相处越像朋友,这个变化是从她退休之后发生的。
步入社会之后,我突然面临了很多催婚。我对妈妈说,我不明白结婚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有什么好处。我觉得如果没有我,你会过得更加自由,更加舒适。但妈妈说,因为有我,她很幸福。

@momo

偶尔,在充满感慨、与自己对话的时候,会想: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会告诉她blabla…而事实上,我连以女儿的身份与母亲平等、理性对话的机会也几乎少得可怜。记忆中,作为女儿的我,总是小心翼翼的、顺从的、被好好保护的。
不知不觉,母亲离开我已经 25 个年头了,我也已经接近记忆中母亲最后的那个年纪。偶尔的偶尔,我会与那时候的她对话,假想着我们可以平静的、缓缓的、坦诚的、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我多想抱抱她。

《妈妈》剧照

@木淮晓 30岁 女

上学时,某天晚上阿婆给我讲了一个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她带我妈妈出去玩,走在街上,我妈妈突然看着后面,大喊“好多汪汪!”。阿婆回头一看,笑得不行,只是两只小狗而已。那时我就想,原来妈妈也曾是个小孩,还是个不太会数数的小孩呀。
后来,妈妈会一大早带我去公园看海棠花;我们一块儿吃夏天的第一支冰激凌;爬山时,妈妈突然拉着我一溜小跑向山顶冲刺;跟阿公阿婆打电话,妈妈说想吃这个想吃那个;妈妈在店里做了大单,回家超激动地跟我和爸爸表演还原销售过程……妈妈“非妈妈”的时刻很多,她是一个很棒很棒的大人,一个依然保留着一些孩子气的大人。
“如果真有下辈子,咱俩换换吧,我来当妈妈,你来当我女儿,我们继续共享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这些话我从没对妈妈说过,毕竟……“我想当你妈”听起来太奇怪啦。

@凤梨酥 29岁 女

妈妈是一名小镇语文教师,前半辈子都没有离开本市。但她经常会说起一件旧事,就是怀上我的那一年教师节,学校组织老师去桂林旅游,其他老师都去了,妈妈没去。爸爸答应妈妈,等我出生再陪她去,但这个承诺一晃20多年了还没实现。
上班之后,我做好了桂林阳朔攻略,带上妈妈直飞桂林。妈妈超级开心,那趟旅程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好奇地看着世界,而我像妈妈一样安排好一切。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面我又带妈妈去了重庆、成都、广州、佛山,希望在妈妈老去之前能去看更多的地方。孩子是站在妈妈的肩膀上往上攀爬的,在享受这个高度的风景时,请记得回头拉妈妈一把。

@徐忆敤

妈妈是在33岁的时候生下的我,在70年代属于绝对的晚育。因此小时候,我总有一些小小的自卑,相比别人的妈妈,我感觉自己的妈妈很老。但和妈妈在一起,她总会给我制造很多欢乐。幼儿园要求我们做手工,妈妈就很奢侈地带着我去买了两根大雪糕,她一根我一根,两根雪糕棒中间粘上一张剪成圆弧型的铅画纸,用蜡笔画些图案,便成了一把漂亮的小扇子。
上小学时,有一部很轰动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妈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张电影票。为了带我去看,妈妈到学校给我请假,借口是老家的姑姑来了,想要见见我这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女。老师准假后,妈妈领着我走出学校,两个人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迷上了《我本善良》中潇洒帅气的温兆伦,知道我心思的妈妈,主动跑到我们家楼下的音像店,和关系要好的营业员小姐姐要来了温兆伦的大海报。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忽然发现妈妈其实很可爱。母亲节到来之际,希望我的老妈妈,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开心、快乐。
《你好,李焕英》剧照

@秦子 46

我妈妈留给外人的印象是书卷气,有教养 ,显年轻。而她的真实情况是:高中文化水平,钳工,皮肤黝黑不好买衣服,一辈子几乎没打扮过自己。我曾在心里暗自埋怨过,嫌妈妈没带我周游世界,开阔眼界,没让我活得像公主一样。
直到人到中年,有了两个孩子,历经生活打磨,我才意识到,妈妈给不了我浮华的生活,但给了我最实实在在的爱:比如研习很久的一道菜(虽然味道依然不怎么样),比如织了拆、拆了织的80年代风的毛衣……无论我遭遇了什么,她永远不会抛弃我,她能给予我的,已经是她能力所及的最好的东西了。
妈妈兄弟姐妹三人,她是老大,在特殊时期,是妈妈和姥姥艰难撑起了那个家,熬过了那伴随着饥饿和匮乏的岁月。无论在原生家庭还是婚后,妈妈也从没有过公主一样的生活,又怎能给我这些。
没关系,我现在有能力了,我可以给她把公主般的生活补上,可以带她去看世界,尽我所能满足她的心愿。去宠妈妈,比被妈妈宠,更有成就感。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秋秋 / 审核:然宁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