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CREATIVE
07-18·阅读时长4分钟
中国学生孙艺菲正是其中一员,她郑重地将奖杯递出的这一刻,青年学子与科研前辈心心相系,跨越年龄与专业,成为女性科研精神传承的生动象征。台下,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科技女生”屏息凝神,她们正亲历着“一代耀一代”从理念化为现实。
在科技领域,这样的画面并不常见。而它的出现,并非偶然。
图说: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杨新育代王小云教授,接受由中国科技女生代表孙艺菲亲手颁发的奖项
破冰与登台:让鲜活的中国女科学家被看见
时间回溯至2004年,“我们去大学调研,问学生知不知道中国女科学家,结果大家只说得出一个女科学家的名字——居里夫人。”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清晰记得那次调研带来的震动。彼时,她正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引入中国。
真正触动她的是与陈赛娟院士的一次相遇。这位科学家的日常,交织着实验室的早七晚十,与风雨无阻骑车接送孩子的身影。她的故事让兰珍珍第一次“看见”了鲜活的科研女性,也坚定了她将项目在中国扎根的信念。
推进之初充满波澜。科学家们埋首研究无暇他顾,跨学科评审标准难以统一……但团队步履不停,项目从每年评选5人扩大到10人、20人,并设立青年团队奖,逐步树立起权威性。20余年间,已有九位中国女科学家登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领奖台,2022年至今4年间就有3位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就包括今年新晋获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王小云。
王小云院士早在2006年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亦担任该奖评审委员,致力于赋能更多青年女科学家,是“一代耀一代”精神的代表。其他获奖者如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鲍红丽研究员走进福建县中,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问题和科学梦想;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陈思宇教授深入西北山区,从一粒沙讲起科研的逻辑。科学也从高墙走进教室,从都市延伸至县域,让更多女孩第一次触摸到科学的温度。
点燃好奇的火种:从校园出发的科学接力
项目团队在过程中发现,即便在一、二线城市中学,仍有许多女生因刻板印象畏惧理科。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助力女科学家“站上台”,第二阶段则是让“更多角落里的女孩坚信自己也能走上台”。
2021年,欧莱雅中国在“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设立“科技女生奖”,激励有志于科研的中学女生,埋下本土化探索的种子。2024年,值“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在华20周年之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全面启动,将支持视野系统化地延展到中学生群体。
项目设置了三个核心路径:“请进来”,邀请女科学家走进中学课堂,讲述科研故事与人生选择。“走出去”,带学生走进实验室和科学教育基地,感受科学和产业一线的真实图景。“广播种”则将前两类内容影像化、系统化,制作视频科普课程。
仅2024年一年,计划已覆盖甘肃、北京、山东等省市40余所学校,惠及超10万名中学生。女孩们第一次走出校园、走近科学家,认识到科学家不只是挂在墙上只能仰望的一幅肖像画,科学的种子在真诚对话中悄然埋下。
图说:科技女生代表参访欧莱雅苏州智能运营中心
代际激励也在发生。“不只是女科学家激励女生”,兰珍珍感慨,“女生们的纯真与勇气,同样能激励到科学家。”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甘肃省临夏县的一次讲座中,陈思宇教授说,科研前进的道路上既有伟大的科学家在金字塔尖闪耀,也有千千万万基层的科研工作者不懈前行,以此激励孩子们坚持自己的梦想。活动结束后,一个女生把一张小纸条悄悄塞到陈老师手上,上面写着:你们一样伟大,加油啊!相信您一定会站在顶峰!陈老师无比珍惜这个纸条,常常会跟她的学生分享。这份相互照亮、彼此成就的动能,正是“一代耀一代”的核心。
从本土教室到巴黎领奖台:“科技女生”的世界想象
2024年10月,“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上,中国科技女生代表首次与诺贝尔奖得主等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传递中国年轻一代的声音。这次亮相,可视为项目从本土深耕迈向全球视野的一个序章。
一年后,孙艺菲在巴黎传递奖杯的场景成为生动缩影。她并非科研专业出身,但几年前一场校园讲座让她意识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也能属于“像我一样普通”的女生。此后,她深度参与“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的志愿活动,从听众蜕变为讲述者。
孙艺菲的经历无形中拓宽了“科技女生”的边界:这不仅是学科选择,更是一种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她为代表的无数中国科技女生的成长故事,也打动了欧莱雅企业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项目中“一代耀一代”的创新理念,也让他们看到了这一模式的独特价值和推广潜力。
2025年6月,在巴黎的颁奖典礼上,欧莱雅企业基金会正式宣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科技女生赋能计划”。这项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实践,将成为全球可持续推广的“他山之石”。
推动这一切的,是深植于欧莱雅的文化信念。兰珍珍解读公司使命“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时强调,“‘动’既是感动,也是推动。美的科技创新,正是推动世界不断前行的力量。”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原计划听从家人安排学设计的女生,听完科学家授课后感叹“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门”。“你永远不知道在哪个时刻,就能为一个女生叩开她通向科学的那道门。只要她选择了,我们再去助力、去赋能,一颗未来的科技新星或许就此诞生。”
今天的王小云,曾是在山东大学灯下沉思题目的年轻女孩;今天的女生代表,也可能正启迪着下一个走进科学世界的“她”。欧莱雅所做的,就是在她们之间,搭一座座看得见的桥,让这份“被点燃”与“去点亮”的美好动能,在一代又一代“她们”的接力中,闪光熠熠,生生不息。
发表文章21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