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1分钟
《歌手2025》总决赛落幕,陈楚生获得年度歌王。我看了一下,这个结果在网上引发了大量的争议,比去年还要激烈。平心而论,陈楚生在节目中的整体表现肯定不算差,之前大家普遍预测歌王就会在他、单依纯、Mickey之间诞生。只不过这一季的赛况一直都不明朗,几个人的呼声都比较平均,又缺乏那种行业地位够高的大咖坐镇,而陈楚生在总决赛中的表现也不足以服众。现在引发的争论,既是这个老牌节目运作上后继乏力所致,也是当今互联网舆论趋于撕裂和极化的表现。
现在歌王宝座对于陈楚生来说,不像是加冕,而更像是烫手山芋,这冠冕上布满了荆棘。其实他过去的群众缘一直都挺好的,很少有负面评论,这次可能就算他入行以来舆论声势上的谷底了。与他相比,之前也一直身处争议旋涡的单依纯,反倒因为总决赛第三的结果逃过了一劫,平稳落地。可以想象,如果是单依纯夺冠,挨的骂肯定也不会少。
其实在这个节目中是否拿歌王,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有多大意义,还真不一定。像李玟、林忆莲、韩红、刘欢,歌王称号只是对他们业内地位的一次确认,而不会有多大提升,因为之前已经到顶了。如果盘点历届节目获益最大的歌手,那绝对是黄绮珊、邓紫棋、李健、周深这些,他们的名次虽然不是最高,但都通过节目使自己的事业有了一次巨大的飞升,咖位提高了好几档。对于他们来说,不拿冠军才是更好的结果,因为不用承受太多争议。
如果要在《歌手2025》选一位获益最大的歌手,我认为毫无疑问应该是单依纯。在这三个月内,她话题度一直都拉满,从乐迷眼中的最强新人迅速破圈,到了街知巷闻的程度。这在如今一片低迷的流行音乐行业已经很难得了。
单依纯《歌手2025》剧照
但她的参赛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曲折折,引发的舆论争议也比较复杂,从中可以折射出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某种生态。
从首期凭借原创歌曲《珠玉》的仙气飘飘惊艳所有人,到第二期唱《天空》被拿来与王菲各种比较,再到《李白》玩抽象让“如何呢,又能怎”成为网络热梗,单依纯在节目一开始就将公众目光牢牢吸引到了自己身上。大家对她的选歌品味、唱腔风格、精神状态、后台发言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几乎是拿着放大镜对她进行逐帧审视,不错过一丝一毫细节。我记得那段时间很多观众都在发出这样的欢呼:我们终于又要见证一位华语音乐新天后的诞生了!
然而很快,挑剔与争议也随之四起。有人批评她唱腔油腻,发音方式总是黏黏糊糊;有人觉得她受常石磊影响太深,失去了自己的风格;还有人嫌她唱歌太过炫技,忽视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感情不够细腻。她在节目中的成绩也是高开低走,从连拿两次第一和两次第二,到一度在中下游徘徊,排名起起伏伏。除了最后一名,别的所有名次都被她拿了一遍。
慢慢地,那些当初还呼喊着“下一站天后”的观众,相当一部分又把话收回了,转而对她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看单依纯在节目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明显也受到了场外舆论的影响。节目刚开播时,她灵动跳脱,生气勃勃,状态极其松弛自信;可到了第十一期演唱《君》之前,她竟然对着镜头掉起了眼泪,说她能感觉到唱这首歌可能又会招来差评,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要知道,单依纯现在才23岁啊,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几乎是被架在火上烤。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人歌手,登上一个最热门的舞台,仿佛进入了一个能够快速蹿升的通道,一切都被压缩了,加剧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力都极致化了。
可是再看看之前通过这个节目实现事业跃升的新人歌手,比如邓紫棋、周深、华晨宇,我们又分明能感觉到,单依纯现在面临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新状况。她所受到的期待与压力,比之前所有人都要剧烈。她要处理的现实困境,也比之前的更加难解。
为了方便表述,就以邓紫棋为例吧,她和单依纯同样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参加节目,同样都是众人眼中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天才少女,在节目中的成绩表现也同样亮眼。只要比较一下她们在节目中所面临的处境,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邓紫棋参加节目是在2014年,这个节目才办到第二季,正是声势最旺的时候。那一年参加节目的,有韩磊、韦唯、张宇这样的老将,也有周笔畅、张杰、曹格这样正值当打之年的中生代歌手。邓紫棋虽然很早就在香港出道,但当时对于内地观众而言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她出现在节目中,就像是一个天降的礼物,因为观众不认识她,对她没有期待,所以她的每一次精彩表现都是意外惊喜。她唱好了,就是一片啧啧称赞,她没唱好,也不会有什么苛责的声音,反正节目里可以关注的歌手还有很多,大家的注意力并不会特别放在她身上。这样的舞台环境,对于一个能唱会唱的新人歌手,可以说就是最合适的上升通道。结果就是,邓紫棋迅速爆红,从在内地寂寂无名一跃至家喻户晓,并在之后的几年里成长为华语歌坛小天后。
2014年,华语流行歌坛已经开始走向了颓势,但还没有特别明显,还能沾染一些黄金时代的余晖,歌迷们还能以一种平常心打量着歌坛。可在那之后,随着不同媒介平台纷起,音乐创作与发布门槛的降低,听众注意力的分散,唱片工业的彻底倒塌,华语流行乐坛的衰颓不只是一个趋势了,而成了一个确定的结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再出一首被所有人传唱的金曲,也很难出一个所有人都表示服气的新人歌手。曾经那个群星闪耀的盛况,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在没有巨星的年代里,我们一边怀念老去的逝去的巨星,一边渴望能有新生的巨星冉冉升起,这几乎成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就在这黑暗夜幕下的千呼万唤中,单依纯出现了。从在《中国好声音》唱出那首《永不失联的爱》开始,她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虽然才20岁不到,但一切都已经呼之欲出:唱腔游刃有余,台风扎实稳健,歌曲诠释又是那么细腻成熟,以至于李健开玩笑说要怀疑她的身世。这些还不算,就连外形气质都是那么出众,这不是明星相是什么?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在她身上寄予一些厚望。
也很难说,以单依纯出类拔萃的天资,踏上的这条成名之路到底够不够幸运。说幸运吧,可她赶上的几乎都是末班车。参加《中国好声音》时,这个节目已经好几年都没什么反响了。参加《歌手》,又碰到了这个节目的疲乏枯竭期,连歌手人选都成了大难题,阵容可以说史上最弱。
可你要说她不幸吧,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末班车上,反倒让她聚焦了更多的目光,以至于超出了她本该承受的重量。因为节目缺少其他亮点,因为公众渴望巨星,因为她唱《珠玉》的样子完美符合了很多人对于“天后”的一切想象,于是她被最强烈的聚光灯笼罩,成为我们内心期待的投射。
而“众望所归”和“众矢之的”之间,仅一线之隔。造神与毁神,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单依纯在本季《歌手》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好像大家都忘了,她毕竟才二十岁出头,还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唱歌有瑕疵、感情不到位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看也有朋友说,年龄不是问题,王菲在单依纯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出了多少首大热金曲,音乐风格已经有多么成熟。可是你别忘了,时代氛围也很重要。王菲当年所处的环境,方方面面都处于上升期。她有丰沛的才华和灵气不假,但除此之外,还有最优秀的词曲作者、编曲人、唱片包装企划共同参与,才有了她的那些璀璨音乐成就。光是跟她合作过的幕后音乐人,就有梁荣骏、张亚东、C.Y. Kong、梁翘柏、陈小霞、窦唯,还有国外的Cocteau Twins和中岛美雪。每个单独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可现在呢,一个顶尖歌手,可以找到多少能与其匹配的顶尖音乐人展开合作?王菲这几年合作最多的音乐人,是常石磊;单依纯现在最重要的合作者,也是常石磊。除了她们,还有林忆莲、莫文蔚、张靓颖、袁娅维……这几年都在频繁与常石磊合作,常石磊似乎已经成了华语音乐DIVA女歌手的幕后标配。这除了说明常石磊有才华,是不是也反映出华语乐坛没人了?只能逮着一个人猛薅,都快薅秃了。一个人再怎么有才华,也经不住这么多人榨取啊。
为什么林忆莲、王菲跟常石磊合作,都没有被他“附身”?因为她们那时候已经有了强大稳定的音乐人格,而且可以掌握主动权,但单依纯和常石磊合作的时候,才刚初出茅庐,又没有其他人制衡,自己的创作能力又不够,于是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引领着往一个方向偏航。这不是常石磊的问题,而更像是一个行业结构性的问题。
而且常石磊也确实给单依纯带来了一些正向的影响。单依纯现在唱歌的声音,相比“好声音”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变得轻薄透亮,多了很多装饰性的转音,可以在头腔胸腔强混弱混等各种发声方式之间随时切换。年初我看过她的一段现场视频,是唱新歌《还有什么更好的》,因为“气定神闲掐腰唱14拍D5”,被很多乐迷吹爆,都在惊叹她如今的唱功日新月异不断升级,小小年纪已臻化境。
但与此同时,有些从“好声音”时期一路看着她走来的乐迷,在肯定她唱功进步的同时,又会有一些失落。她当初之所以能被那么多人记住,除了唱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超出年龄的成熟细腻。在诠释《Forever Young》这样深沉内敛的歌时,也能沉浸其中。还有《给电影人的情书》,这首歌本来是香港导演罗启锐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而作,常在一些电影颁奖晚会上演唱,但单依纯把这首歌唱得超出它的本来内容,而有了“以身外身做梦中梦”的普世情怀。唱到半途泪洒现场,不但没有折损其价值,倒是让听众又多了几分动容。
能把一首歌的内在感情唱到听众心里,这本应是身为歌手的至高境界。但如今的单依纯,似乎已经很少再有那样的时刻。她现在给予观众的,几乎全是声音技巧的天花乱坠,是比较形式上的东西,但翻开这层表面往里看,却常常看不到什么确切的内容。
那首《还有什么更好的》,反反复复唱的就是“这音乐太动听,我太开心”,除此别无其他。还有她的重要代表作《纯妹妹》,歌词更是不知所云,已经完全无视现代汉语语法了,把词全换成“啦啦啦啦啦”也不影响什么。当然你也可以将其解读为“00后的肆意跳脱我行我素”,现在全世界最新最时髦的音乐似乎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是在个人的小世界里胡言乱语哼哼唧唧,甚至有一种音乐类型就叫“卧室音乐”。就像年轻人越来越爱独处不爱社交,他们喜欢的音乐也倾向于那种私密的、混沌的、轻飘飘的,不需要确定的情感锚点与内心链接,玩抽象与放飞自我就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单依纯作为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会被环境和潮流所裹挟。她的变化,就是这个时代对一个优秀年轻歌手的塑造。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谁也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单依纯身上所引发的争议,本质上也许就是当今这个文化生态的必然结果,它们来自于广大群众对巨星的过度饥渴与音乐行业造星能力衰退之间的矛盾,以及老一代听众对音乐的固有欣赏标准与新一代年轻人所开创的潮流不适配的矛盾。
被争议了这么久,对于她来说,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历练。就在她哭着说想放弃唱《君》,然后又咬牙坚持下来后,那首将邓丽君的多首经典歌曲连缀到一起的《君》,被她唱得婉转缠绵丝丝入扣,那些走失的感情又在她身上悄然聚拢、散发,浸润到了音符与空气中。那一场,她又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到了总决赛,她和王力宏合作的《落叶归根》,还有第二轮唱的原创新歌《有趣》,也比之前的很多歌都要更有感情,更言之有物。据说《有趣》就是在参加节目期间创作的,她自己有参与作词作曲,其中一些句子,比如“我起舞 或隐匿 也想诚实 仅此而已”,“不解释 都沉溺 都合理 都侥幸”,明显就是在这段时间经受了巨大争议后的自陈心曲。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太顺了绝不是什么好事,挫折与弯路才是最有用的滋养。
单依纯会在这季节目后跃升为华语歌坛新天后吗,就像十年前的邓紫棋一样?这还要打上一个问号。但她对此应该是有所自觉的。看看她这么多期的歌单,翻唱了王菲、莫文蔚、张惠妹、那英、蔡依林、孙燕姿、邓丽君……一大半都是各个年代的天后级歌手,她的目标是什么,很明确了。
对此,我还是想抱以一些期待。尽管我对她在节目中段的一些表现也有些微词,但回顾整季节目,最惊艳的声音和最有趣的表演都来自于她,常规赛三次第一,两首现象级破圈现场表演,她至少成功让大家记住了她,全面展示了自己音乐上的现阶段成果和追求方向。而且相比其他歌手,她的音乐形态确实是最新鲜的。或许她终究还是无法拯救华语乐坛,但也确实是屈指可数的还值得关注的新人。希望她能像《有趣》这首歌所唱的那样,能继续做出有趣的音乐,对自己诚实,尽情地起舞、游戏。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