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8-22·阅读时长19分钟
12个小时之后,飞机平稳地驶出云层。迷迷糊糊的我睁开眼睛,发现大海就在身后。走进航站楼,温哥华国际机场独有的英语、法语和中文指示牌告诉我们已经身处太平洋的另一端。还顾不上感叹,我们一行人继续飞过乔治亚海峡,最终落地温哥华岛南部的小城市悉尼(Sidney)。
在这里等待我们的除了托运行李,还有傍晚六七点也不想下班的天光。在这般奢侈,强烈又不失风度的阳光下,蔓延至海岸线的温带雨林,礁石上三三两两垂钓的身影,以及码头边慵懒翻晒肚皮的海豹群通通变得一览无余。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加拿大一无所知。
温哥华岛(图:Destination BC/Yuri Choufour)
在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与声音艺术家/音乐人/鲸鱼马戏团乐队主创李星宇一起踏上了加拿大BC省的温哥华岛,从纳奈莫(Nanaimo)的港湾到戈尔德河(Gold River)的入海口,从麦克尼尔港(Port McNeil)的黎明到阿勒特湾(Alert Bay)的潮间带,我们用录音设备不断捕捉着大自然即兴演奏的自然旋律。
过程当中,我们的奇遇接连发生:在等待渡轮的间隙看见一只海豹妈妈正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从码头甲板跳进水里”;在只有四位原住民居住的努特卡岛(Nootka Island)沙滩边偶遇了两只蹭痒痒的灰鲸;乘船前往世界保存最完好的远古温带雨林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肉眼见到几只棕熊;在酒店旁边的草坪看日落,两头小鹿就从眼前不到20米的地方慢慢悠悠地溜达过去……
短短一周时间里,我们在这座人口不到一百万人的温哥华岛上解锁了无数个人生瞬间——与野生动物,与原住民,与自然,与海洋。加拿大没有因为我们的游客身份而有意隐藏什么,相反,它向我们展现了不折不扣的「另一种人生」。
点击观看视频
完美的旅行,是不期而遇
温哥华岛没有火车,当地人倒也不在乎。他们习惯的赶路方式要么是开车,要么是把车开上渡轮。哪怕是对于当地的伐木业来说,他们也更习惯使用水路运送木材,或者选择用直升飞机吊走。在这里,时间和漫长的阳光一样,在以绝对“加拿大”的方式缓慢流淌着。
这里的树木以常青的松木与杉木为主,虽然看上去和想象中“满山红遍”秋季不太一样,但清爽的空气和早晚接近十度的温差已经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在路上了。
对于刚刚逃离城市的我们来说,起初还不太适应。更何况随着旅途逐渐向北,人烟愈发稀少,汽车只需要驶出小镇,拐上山路,大家的手机就会默契地进入没有信号的状态,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漫无边际的山野之中。
最“夸张”的一天,是从温哥华岛中部戈尔德河(Gold River)驶向努特卡岛(Nootka Island)。在一艘出发后发现机械故障,不得不缓速行驶的游船上,我们一共用了6个小时往返。如果不是和船上好客的加拿大人聊了半天精酿啤酒,或许就只能坐在船舱售卖三明治和热饮的小卖部前,看着那张“只收现金”的告示慢慢发呆。
十八世纪末,已经发现夏威夷岛的英国人库克船长来到努特卡岛。他向这里的原住民询问这是哪里,对方却以为他要继续往前走,于是说:itchme nutka(意为:绕过去)——因为这里的水很浅,继续向前有搁浅的风险。(图:Nootka Marine Adventures)
2000年初,努特卡湾曾经出现过一只迷路的幼年虎鲸Luna。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人玩耍——和划艇者互动,推一推渔船,跟着货轮后面“冲浪”。然而不幸的是,2006年Luna在一次玩耍中被无意卷入大型拖轮的螺旋桨叶片。Luna的故事和照片也同样出现在我们乘坐的游船上。
虽然运营商给我们关上了一扇窗,自然却向众人展现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波澜壮阔的水面上,时不时有叫不出名字的海鸟掠过。岸上,各类杉木组成的雨林沿着山脊的形状向远处铺开。越接近入海口,风浪变得越大,努特卡岛的灯塔也变得依稀可见。当我们终于可以走上努特卡岛的沙滩活动活动,突然有人指着不远外的海边说:看!那里有鲸鱼!
在水中嬉戏的鲸鱼
那一刻,所有人都进入了兴奋的状态。因为鲸鱼距离我们实在太近了。李星宇开始拿出设备,采集声音,其他人索性席地而坐,在海浪发出的白噪音里静静欣赏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在努特卡岛上只停留了90分钟,但没有人会猜到我们会与鲸鱼相遇。套用本次拍摄的昌禾导演的话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海浪探险观熊之旅
继续向北。在麦克尼尔港前往大熊雨林的游船上,我们的幸运还在继续。船只刚刚驶出港口,就路过了一只躺在海面上思考“獭生”的海獭,手里似乎还抱着一根树枝。而后,我们又接连遇到了虎鲸和海豚。或许是为了炫耀自己上周才新换的两台雅马哈V8发动机,颇有经验的原住民船长,也是夸夸嘉夸部族世袭酋长的迈克·威利(原住民语:Ol Siwid)带着我们不断调整方向,加大马力,把海洋变成海豚的游乐场,他说:“这些小家伙最喜欢的事儿,就是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冲浪。”
照片左一为船长迈克·威利
当然,当天的重头戏是在大熊雨林——这里被誉为“加拿大留给世界的礼物”,遍布着有近千年树龄的西部红杉、道格拉斯冷杉和北美云杉。除去科研人员,有资格在这里活动的人类只有26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部族。
船长迈克·威利说:“在我们的文化里,棕熊象征着力量,特别是权威。”当我们从大船转乘小船,没用多少时间就在一处海水只到膝间的地方看见了一大两小,自顾自啃着青草的3只棕熊时,既对“力量”这个词的份量有了感知,更是在心底感叹着旅途的幸运。
嬉戏的棕熊
谁能想到,一次没有手机可玩的旅行,反而是最棒的旅行。在温哥华岛南部的萨图纳岛上(Saturna Island),我知道了树梢上的白头海雕(白头鹰)直到五岁以后,头顶的羽毛才会由深褐色转为白色;在马拉哈特天空步道(Malahat SkyWalk),向导捡起一个不起眼的松果,说:“看到鳞片像一只小老鼠藏进去的松果,就知道这里有道格拉斯冷杉”。
展翅飞翔的白头海雕
坦白讲,如果这些知识出现在书本上,我恐怕一点也记不住。可在真真切切的自然里,我开始好奇这棵树叫什么,刚刚发出的鸟鸣是什么,鲸鱼的尾鳍都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加拿大广袤的土地上,我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惊喜——人生,或许也应如此。
当自然成为生活的底色
这种与自然共处的节奏,在整个加拿大的秋天里都有迹可循。无论是在温哥华岛的潮湿海风中静静听着海潮往复,还是在东岸的圣劳伦斯河口偶遇几只白鲸,秋天的加拿大,都是一场由色彩、声音和故事共同奏响的漫长序曲。
每到一个地方,李星宇都会停下来做一会儿声音采集。在悉尼出发的观鲸船上,在阿勒特湾的砂石滩里,在某个不知名的海边,在麦克尼尔港的清晨,李星宇都记录下了当时的自然之声。在我们录制的播客中,他说:“我希望将声音作为一种回忆。即使旅途结束后再打开这段音频,我仍然能回到当时的状态里。”
对于李星宇来说,他感触最深的声音来自麦克尼尔港。虽然他录下了一段清晨鸟鸣,但激发他创作的片段来自前一天傍晚,“傍晚时分,我坐在酒店的草坪上,从身后树林发出的鸟鸣像立体环绕声,好像互相在聊‘你叫什么?’‘我来自哪儿’。听得入迷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有两只小鹿从面前走过,其中一只还低了低头,似乎在和我打招呼。”
进行录音工作的李星宇
不同于城市的聒噪,在加拿大的雨林和旷野进行声音采集,一个人的感官像是得到了一次净化,重新变得敏感起来。身处萨图纳岛最高处,就在大家静静地等待声音采集的过程里,我们同样听到了不断划过天空的飞机引擎声与海面上大型油轮发出的汽笛声。有人说:“只有当我们安静下来,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吵。”
对于像鲸鱼这样的大型海洋生物来说,大型船只发出的引擎声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萨图纳岛上,就有一家名为SIMRES的鲸鱼研究和保护机构,全部由志愿者参与,他们会对鲸鱼的活动轨迹进行7*24小时的监测和记录,在有大型船只经过时,提前通知船只不要鸣笛并减慢速度。他们说:“即便这里是货轮和运油船进入温哥华的必经航路,加拿大政府仍然设立了一部分禁止任何船只通行的海域,并要求船只必须放慢行驶速度,减少引擎噪音。”
萨图纳岛上的SIMRES鲸鱼研究和保护机构
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共处,祖祖辈辈生活在温哥华岛上的原住民部族带给我们不少启发。比如在阿勒特湾的生态公园里,一部分西部红杉木被剥去了一片浅浅的树皮——这是原住民在用最传统的方式为自己取材,这样既不会影响树木生长,也让自己得到了所需的物品。
而当一位原住民去世后,人们会通过雕刻着不同图案的图腾柱来纪念他的一生。更有意思的是,哪怕图腾柱出现倾斜、褪色,或是顶端长出了一团青草,他们都不会对图腾柱进行任何干涉,“放任”它们遵循自然的规律。
原住民制作的图腾柱
作为温哥华岛北部地区许多图腾柱的制作者,知名原住民雕刻艺术家卡尔文·亨特(Calvin A. Hunt)刚刚为自己的孙女制作了原住民成年礼的礼物。卡尔文说:“我们相信10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足够强壮,可以留在这个世界上。3个月后,我就会在我们的部族大屋(Big House)里为她举行仪式。”
不论是海岸赛利希族(Coast Salish),努特卡族(Nuu-chah-nulth)还是夸夸嘉夸族(Kwakwaka'wakw),生活在温哥华岛上的原住民都对自然抱有最大程度的敬畏。在各个部族的故事里,他们的祖先大多都是由野生动物“演化”而来——有的是鲑鱼,有的是渡鸦,有的是虎鲸……正如一位观鲸船船长对我们说过的:“我们的祖先说,大海给了我们足够的食物,雨林为我们提供了住所,我们从来没有资格向自然索取更多。”
跃出水面的鲸鱼
哪怕是对于生活在温哥华岛上的加拿大人来说,丰富的自然景观同样是吸引他们居住在这里的重要原因。在誉有“世界鲑鱼之都”的坎贝尔河(Campbell River),出生在多伦多的Trevor对我说:“有人天生就喜欢大城市,有人天生就喜欢自然。我很‘不幸’就是后者。在这里,我可以天天滑独木舟和皮划艇,到了冬天,滑雪场离我只有几十分钟远。”
水面以下,温哥华岛当仁不让的秋季主角——鲑鱼也在策划它们的“最后一舞”。从海洋回到出生河流的上游前,它们不仅要存够足够多的脂肪,还要在深海与浅海的交界处来回徘徊,以适应不同的水压。此时此刻,熟悉自然规律的黑熊、海鹰、海狮、鲸鱼和钓鱼佬们,就在鲑鱼洄游的路线上,准备碰一碰自己的运气。这场只属于加拿大秋天的序幕,就要拉开。
河岸浅滩间穿梭捕捉的黑熊
作为一个没有在海边出生的“旱鸭子”,我似乎在这场旅途里感知到了海洋的魅力。在这里,没有什么是这里的主宰。从海獭到海狮,从白头鹰到渡鸦,从当地人到游客,每一种生物都处在某种和谐、共生的节奏里,一同创造着无限可能。而当我们将视角拉远,看到加拿大BC省充满魅力与未知的海岸线时,或许这里同样可以被称为:无尽海岸。
无尽海岸(The Infinite Coast),是加拿大BC省旅游目的地全新品牌的一部分。踏上无尽海岸之旅,沿着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壮丽海岸线,感受海洋、陆地和雨林的完美融合。在这里,壮阔的太平洋与古老的温带雨林相遇,构成一幅永恒的画卷。划着皮划艇,偶遇跃出水面的鲸鱼;迎着海风扬帆,聆听海浪拍打悬崖的轰鸣;漫步于苍翠的古老雨林,感受大地的生机。原住民世代守护这片海岸,他们的智慧与自然融为一体,讲述着潮起潮落、森林低语的故事,传承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秋天的加拿大,走进风景里
作家加缪曾经说过:“秋是第二个春。”而在加拿大,秋天绝不仅仅是我们想象当中的样子。当东岸的枫叶决定变红,极光早已在北部地区显露出自己的身影;当来自大西洋的鲜美海鲜陆续被端上食客的餐桌,布雷顿角岛上的苏格兰风笛也已经响起,用凯尔特音乐(Celtic music)庆祝秋天的来临。
事实上,当秋风掠过五大湖,属于加拿大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从东岸到西岸,大地仿佛被施了某种魔法,通通变成如枫叶般热烈的颜色。一片片、一簇簇的枫树和黄叶树层层染透公园、山脉、峡谷、湖岸,甚至是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年的9-10月,安大略省慕斯科卡(Muskoka)地区开始上演只此一份的大秀:糖枫、红枫、银枫以不同饱和度的颜色,演绎秋的变奏曲。在相邻的魁北克省,当彩色的费尔蒙芳缇娜城堡酒店遇上彩色的秋天,就是梦想中的童话城堡。
加拿大的枫叶季(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爵士乐,观鲸同样是魁北克必不可少的旅游选项之一——与加拿大西岸不同,这里以白鲸著称。得天独厚的盐淡水交融水域成为白鲸的天然乐园。秋季的泰道沙克(Tadoussac)与萨格奈峡湾(Saguenay Fjord),在凉爽的晨雾中迎来白鲸、小须鲸,偶尔还能幸运遇见座头鲸跃出水面。
熟悉一个地方,也要从美食开始。在加拿大的秋天,人们或许不需要太多犹豫,选择爱德华王子岛上的龙虾一定不会错。如果再加上莫尔佩克(Malpeque)生蚝、雪蟹和贻贝,这是一场秋天最好的顶级美食盛宴。
海产丰富的爱德华王子岛
继续来到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顿角岛。海风为这里的风景注入了随处可见的粗犷底色,也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一种不可磨灭的坚毅品质。一位颇为“小众”的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曾在《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大西洋灰蒙蒙的潮水,潮峰几乎是黄色的,带着脾气,毫不留情地拍打着岸边光滑的圆石;永不知退却的峭壁下散落的这些石头,就像是某个巨人不经意间丢下的。
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顿角岛(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想深入了解加拿大的“辽阔上瘾”,那么请一定要向极地出发。在那里,人并非是生活的主宰,甚至不是一切的“主角”。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会有上千只北极熊晃荡到马尼托巴省北部的小镇丘吉尔(Churchill)。由于位于北极熊迁徙路线上——而且是哈德逊湾最早结冰的地方,这座常住人口不及1000人的小镇将在此时化身为熊比人多的“北极熊之都”。
散步的北极熊
大批聚集到海岸边,等待哈德逊湾结冰的北极熊计划着“去冰面整点海豹吃”。而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来说,大可以乘坐苔原雪车,或者入住苔原雪车旅馆,感受一只只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从距离自己最近的车窗外,踱步而过。
说到极地,就不得不谈到极光。在加拿大幅员辽阔的极地地区当中,见不到极光才是一件“怪事”。在西北地区的首府耶洛奈夫,一年当中超过240天能看见极光——在这里,连住三晚能看见极光的概率高达98%。
令人心动的加拿大极光
更加令人艳羡的是,加拿大几乎全境都可以看到极光。接下来的9-11月,在育空地区的怀特霍斯和BC省的北部地区,奇幻飘渺的极光常常与秋景交相辉映;11月中旬到3月中旬,北极圈边缘的西北地区、努纳武特地区则将成为追逐极光最佳的地方;到了春季的3~4月,马尼托巴省和安大略省的一些地区都还能看到极光。
对于那些有幸见到极光的人来说,所有关于生活的疑问和诉求,似乎都在那一刻被美妙的极光击碎,或许只剩下喃喃自语:这种美好,是真实存在的吗?
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至右依次为:萨斯喀彻温省的草原国家公园、马尼托巴省的拉巴里耶尔公园、新不伦瑞克省的卡尔顿山省立公园、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弗拉特罗克
去过的地方越多,就对加拿大的秋天有着更深刻的见解,也就更难用一两个词语进行概括。最让人感慨的时刻或许是在飞机驶离加拿大的那一瞬,鼓鼓囊囊的背包里除了冰酒、枫糖和原住民亲手雕刻的艺术品,更多了些难以名状的改变。从BC省温哥华岛的无尽海岸到育空地区的淘金古道,加拿大的秋日或许就像一面魔镜——就像我们这次旅行一样,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期待而来,却照见了从未想象过的自己。
想听到更多加拿大的声音和故事,欢迎大家来三联中读app或小宇宙app,收听Talk三联的播客《解锁另一种人生:在加拿大听自然与文明的对话》。
#如果只用1个词形容加拿大的秋天,
你会说什么?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王昊天
作者丨王铁砣
导演丨于昌禾
摄影丨韩逸 于昌禾
剪辑丨于昌禾
策划丨闫蕾
播客编辑丨郭凯鸽 foku
设计排版丨安妮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BCContentHub、Destination Canada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