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90%的问题在场馆运行团队里解决” ——专访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副部长姚辉

作者:贾冬婷

2020-06-17·阅读时长10分钟

4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2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贾冬婷)

三联生活周刊:奥运会特有的场馆运行模式对北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吗?

姚辉:尽管我们5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大赛经验,但是举办奥运会是第一次。对中国的奥运会组织者来说,如何将中国传统的办赛经验与在上百年发展史中形成的奥运会场馆运行模式结合在一起,是现实的挑战。中国已形成一套大型活动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条条管理”——管礼宾的管礼宾,管媒体的管媒体,管竞赛的管竞赛,管后勤的管后勤,形成一个树状的单独系统。但这种模式与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场馆运行模式不一样。场馆运行是奥委会基本的组织模式,尤其是最近几届,从悉尼开始,国际奥委会的场馆运行模式逐步深化,雅典奥运会成型,到北京进一步规范。

奥运会场馆运行和以往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惯常的组织管理方式相比较,呈现出明显的特性。一是复杂性,场馆运行涉及业务领域众多,各项业务与保障工作相互交错、关联紧密。二是专业性,场馆运行应遵循奥运会特有的运行操作规范,同时需要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媒体、转播机构、各类赞助商等方面密切衔接。三是规范性,场馆运行应确保不同场馆同类型服务项目的标准一致,工作流程规范。四是整体性,场馆运行强调统筹整合,不是专项工作简单叠加,空间布置和工作流程要同时满足竞赛、转播、观赛等多方面需求。五是服务性,竞赛组织按照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章程和规则落实,场馆运行团队主要为竞赛组织提供周到细致、标准规范的服务。六是国际性,场馆服务对象包括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各国媒体、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其他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志愿者等,场馆运行团队要熟悉奥运会运行规则,具备对外交流能力。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国际化体育的时代

为了一次无与伦比的欢聚

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