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20-08-27·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袁越
新冠疫情期间广泛实施的社交距离政策大大减少了朋友们见面聊天的机会,这让不少人感到了孤独,尤其是那些住在公寓楼里的独居者,情况就更加严重了。2018年进行的一项针对普通美国人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6%的受访者经常感到孤独。2020年重复了上述调查,这个比例增加到了61%,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显然和疫情有很大关系。
孤独感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波及到身体健康。2015年发表在《心理科学展望》(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认为,孤独感对身体健康的伤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肥胖症,难怪美国前公共卫生总署署长(US Surgeon General)维维克·莫西(Vivek Murthy)把孤独感形容为一种流行病。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相关的心理治疗纳入了本国的健康保健计划,帮助那些孤独的人尽快摆脱困境。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这种孤独感呢?长期专注于研究孤独感的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卡西奥坡(John Cacioppo)认为,孤独感和独处并不完全一样,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虽然经常呼朋唤友,但仍然会感到孤独,而有的人虽然每天独坐陋室,但却活得津津有味。因此,治疗孤独感并不一定非得组织各种街道联欢会,因为和陌生人的交流并不一定能缓解这种孤独感,有时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卡西奥坡在2008年时出版过一本关于孤独感的书,书里他虽然拒绝将孤独感定义为一种病,也不相信光凭一片药就能治好孤独感,但他坚信心理治疗师可以借助某种药物来加快治疗的进程,因为孤独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因为感觉孤独而不想和别人交流,然后又因此而更加孤独”的恶性循环之中,很可能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来帮助心理治疗师打破这个怪圈。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