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地与金沙(八):“金圣”李金镛

作者:卜键

2020-08-27·阅读时长5分钟

12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0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宋小濂,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FOTOE供图)


金匪,是晚清黑吉等地官府对私挖金矿者的称呼,朝廷批谕中也这么说,整体看并无大错,但不管是潜入盗采的俄商,还是闻讯赶来的华民,多数并非匪类。在写作《清剿金匪》时,我心中也常泛起一个疑问:一定要将那个新兴的富饶金矿烧光荡平吗?

与其说那是黑龙江三城的联合剿匪之役,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强拆行动。强拆作为一个传统由来久矣,似乎非此便不足以显示决绝,不足以令敌人胆寒肝颤。清军将潜入淘金者不分国籍驱赶净尽,烧光了老沟等金矿所有的房屋,捣毁了所有的机器设施,甚至破坏了通向山外的桥梁,可谓干净彻底,却不去想这是中国的金矿,是地方政权也是贫弱人群极为需要的财富。难道没有别的选项吗?沙俄外交部提出过租借开发的请求,被清廷一口回绝,或许是对的,因为涉及到边界安全。阿穆尔驻军司令也曾建议“莫若将如都谷河金厂租给我们俄人挖金”,并附上淘金头目喀拉金的请求书,共有四条,核心是由中国定出租金标准,用其技术“为中国谋图利益”。这类话自然不能相信,所称“在两国地方管束”必也留下遗患,但收回金矿主权,保留房屋和机器设施,雇用喀拉金等有威望懂技术的俄人,不也是一条路径吗?

那是一个蒙昧的时代,黑龙江将军文绪认定开设金矿遗患无穷,“金尽人穷,相聚为匪”,是以三次发兵进剿,一次比一次彻底。那也是一个变革之声渐起的时代,仅仅隔了一年,新任将军恭镗就将开办漠河金矿提上日程,并获得朝廷的批准,命直隶总督李鸿章“遴派熟悉矿务干员,饬令选带矿化各工,携带机器,迅往黑龙江,随同恭镗认真勘办”。改革带来对人才的重视,李鸿章推荐李金镛主持矿务,恰恭镗也呈请特调李金镛,而吉林将军希元则以屯垦需要不肯放人,对其品德才具可谓一时共识。此时李金镛已由吉林知府升任长春厅通判,深得将军信任和士民爱戴,在官场混得顺风顺水,到这么个荒僻边地开矿,在别人必不情愿,而他却绝无二话。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消失的爱人

杭州失踪案调查

190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