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第五章 | 欲望与现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8-27·阅读时长10分钟

69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49个字,产生1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俯瞰章家坝过渡安置房社区,这片社区在2003年章家坝拆迁后就建了起来,有的村民已经在里面居住了10多年。2019年最后一批安置房统一发放后,绝大多数居民都已经搬走,如今留下来的寥寥几家,都是在补偿和安置问题上与政府尚未达成一致(蔡小川 摄)


文/吴琪  王海燕  驳静  吴淑斌

住回三堡,外来户的自觉

在诸暨火车站坐上动车,仅仅一站,20分钟就能到杭州东站。城际铁路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反倒是从球山村到诸暨市里头,花费的时间更长。当40多岁的许国利,开着红色的夏利轿车,带着城里老婆来惠利和小女儿回村探亲时,只有他知道,这一路100多公里,从杭州到诸暨市、安华镇、球山村,对于一个曾经缺乏资源又总是运气不太好的人,每一个行政阶层的跨越,到底有多难。

如今在国道235或沪昆高速两侧,农民们建的两三层小洋楼一栋接一栋。曾经在浙江农村建房风靡一时的罗马柱过时了,现在的风潮,是在三角屋顶的顶端,树立一根一米来高的银色金属杆,上边像穿糖葫芦一样,穿起几个银球,据说这是“避雷针”。有了钱要回家造房,这在农村仍然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使房子平时可能没人住。

从上海养鸭回杭州后,来惠利的新家庭住进了她过去生活的“套子”里——三堡北苑。来惠利留给三堡人的印象,是拿走了婆家拆迁的钱,女儿留给婆家养,只顾自己。许国利在三堡的身份就更为尴尬,这里对外来男性的冷嘲热讽,就一直没变过。

在三堡和章家坝,我们采访的几个入赘女婿,都自称有着“外来户的自觉”,和村里人来往少。哪怕他们户口是城市的,结婚的时候是有优势的,随着拆迁利益变大,他们随老婆把户口迁到村子,也被拆迁村子看不上。入赘女婿很少与村里人直接打交道,一位娶了三堡女性的退休工人住在三堡,但每天去几公里外的地方找人下棋,问他为什么,他说“下棋是需要智慧的”。这句揶揄,应该是他为数不多的能够骄傲一下的时刻。


球山村老桥上的石狮子和老人(蔡小川 摄)


更不用说许国利的处境了。连许国利在球山村的朋友也说:“如果是我老婆跑了,还把野男人带回村里来,那我能让他们好?我见一次打一次,我看你还敢不敢出现在这里。”

来惠利的新家庭住进三堡,是摆脱不了道德压力的。两个人在上海鸭棚里体会到的飘在半空中的爱情光芒,在三堡的现实里,被打落到了地面。三堡人在忙什么呢?他们仍然以优越的姿态,审视着拆迁中不断落实的利益。户口迁进这里仍然是香饽饽,三堡社区忙得像美国移民局审查非法移民似的,一再审查再婚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小沈参加过对再婚人员的“五方会审”,他告诉我们,挺神秘的,事先不说地点在哪儿,临了收到地址,一组人关在房间里审材料。全村千余户,人口有六七千呢,江干区国土局、农居建设管理中心、四季青街道和三堡社区,以及四季青派出所,这是五方参与会审者。后来五方还觉得不够,又变成七方,增加民政局与“钱江新城”,后者是三堡地块的建设主体。民政局会突然上门查看再婚夫妻,分开夫妻两个,分别问些秘密问题,比如说拿出一件衣服,问是否属于配偶。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3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消失的爱人

杭州失踪案调查

190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