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两蒋日记”的“公私”之辨

作者:李菁

2020-08-27·阅读时长15分钟

26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751个字,产生2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左起)蒋介石与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摄于 1955年)


对于此结果,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几位蒋家重要当事人都婉言谢绝了采访要求。漩涡的另一中心——“两蒋日记”的暂存地胡佛研究所,则显得相对平静一些。其东亚馆藏部主任林孝庭表示:“我个人认为,初审结果对目前正在公开的档案没有影响。”他解释说,胡佛研究所展出的是日记的复制件,目的在于公开之后以推进学术研究,所以“在日记所有权的问题上,胡佛与台北的诉讼案没有关系”。另外,理论上讲,台湾方面的初审判决也并不对斯坦福大学方面有强制执行力,“胡佛最终还是要看美国联邦法庭的意见”。总的来说,目前看来都不会对胡佛档案馆的“两蒋日记”有什么影响。只不过胡佛档案馆因为疫情原因关闭了一段时间,现在只对斯坦福大学校内的学生开放;“何时能够对外界开放,仍在未定之天”。

作为当年把“两蒋日记”引进到胡佛档案馆的重要当事人之一,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则表达了另一层的忧虑:“‘两蒋日记’对于了解20世纪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是极珍贵的史料。目前台北的判决虽然不是终审,但如果真的把两位蒋先生的日记分别归属于‘国史馆’或家属,那就等于把‘两蒋日记’拆散了,非常不利于日记的保存与研究。此外,能到胡佛档案馆看日记毕竟不是易事,所以许多人更期望日记的出版,现在这样的情形,未来可能也很难看到完整的日记出版。我很担心,更觉遗憾!”

抛除蒋家内部对日记所有权及处理方式的纷争,由此诉讼引发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许更值得思考。“此案最大的考虑,或者在于法律如何认定日记的属性。日记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有私密性,有隐私,但政治人物有其政治身份,他们的日记,其属性为公为私?这恐怕有待厘清。包括美国历任总统的私人信笺或文件,究竟应归属档案馆还是归私人所有?对此也一直存在模糊空间。究竟该怎么定义也许要等待法律来厘清。”林孝庭说。

文章作者

李菁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1209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消失的爱人

杭州失踪案调查

190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