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力莎
2018-02-03·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99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黄婉玲花了十几年走访老师傅,整 理台菜谱,留住即将消失的古早味, 为的是证明“台湾人是有根的” )
2013年,台湾上映了一部颇为卖座的美食电影《总铺师》。“总铺师”,台语发音近似“tong pu sai”,意思是宴席中做菜的主厨。电影中的化骨通心鳗、鸡仔猪肚鳖、菜尾汤……不知道赚了影迷们多少口水。这部电影的灵感正是来自于黄婉玲的《总铺师办桌:再现老台菜的美味记忆》一书,而那些古早味的老台菜,也是由她费尽周折为剧组寻来做法。电影带起了一股老台菜的复兴热潮,十几年来一向孤独地搜寻、整理老台菜谱的黄婉玲,突然获得了许多关注,也有的餐厅投机取巧,以为看了电影就能依样画葫芦,结果不是走了形就是失了神,黄婉玲有些啼笑皆非地解释,电影里的做法原本就是被戏剧化了的,并不是菜肴的本来面目。
来求教的人多了,黄婉玲索性开了一个烹饪教室,每月开一次班,教两道菜。她替学生们准备好所有食材,上课时从食材的背景讲到菜色的文化,因为“台菜最奥妙之处就是讲究用天然食材逼出的味道,而不是用大量的调味料来调制”。爆扁鱼、爆香菇、红葱头、蒜头、竹笋、荸荠、珠葱、凤梨……这些天然食材作为配料,扮演着激发台菜味道的重要角色。还有一点,每个人拿到的食材一定是十人份的,黄婉玲大大方方地解释:“因为我不是厨师啊,我只会老师傅的那一套,总铺师办桌,和费工精心做大菜的差别,就在于师傅有没有能力多做几盘出来宴客。”为了原汁原味地重现古早味,她觉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打折扣地将老师傅当年的每一个步骤还原出来,包括食材的分量和比例。她要毫不藏私地将老师傅的手艺传播出去,教会一个人,却能有十个人尝到老台菜的味道和台湾的先民精神。对于黄婉玲来说,这些才是值得她去费心费力的最大动力。
五柳枝:府城世家阿舍菜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536人
中读内容总监,为各位中读er服务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