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经济学奖:如何将拍卖理论运用于现实

作者:谢九

2020-10-14·阅读时长3分钟

107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37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罗伯特·威尔逊(左), 保罗·米格罗姆


保罗·米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是当前国际拍卖领域最负盛名的专家,二人都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格罗姆关于拍卖理论的博士论文,是于1978年在罗伯特·威尔逊指导下完成的。罗伯特·威尔逊出生于1937年,保罗·米格罗姆出生于1948年。

拍卖理论可以算是博弈论的一个分支,这一次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获奖,并非拍卖理论第一次在诺贝尔获得殊荣。拍卖理论的奠基人是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他在60年代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叫做次价拍卖的方法,意思是说,在一场拍卖当中,胜出的那个人,最终的实际出价按照第二高的价格来支付。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件商品的拍卖出价是1000元,第二高位的出价是900元,你赢得了这件商品,但是最后按照900元成交。这种拍卖机制的好处在于,可以鼓励人们按照自己的真实估价来报价,因为报价的高低只影响到自己能否实际获得这件商品,但不会决定你最终的购买价格。

诺贝尔官方在1996年将当年的经济学奖颁给维克里之后,不幸的是,维克里在第三天就去世了。为了纪念维克里对拍卖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后来人们将他发明的次价拍卖命名为“维克里拍卖”,现在这种拍卖还是拍卖市场最主要的拍卖方式之一。

按照诺贝尔官方的表述,今年的两位获奖者不仅对拍卖理论有了改进和发明,而且还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罗伯特·威尔逊的贡献在于,开发了具有共同价值的物品拍卖的理论。为什么理性的竞标者倾向于将竞标价格低于自己的最佳估计之下?因为他们担心所谓赢家诅咒,也就是因为付出太多而输掉。罗伯特·威尔逊的理论,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赢家的诅咒。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改变世界的人

2020诺贝尔奖

193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