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0-11-18·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3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清代瑷珲城钟鼓楼(FOTOE供图)
劫后黑龙江恢复大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建瑷珲城。其是曾经的将军衙署驻地,是清朝在黑龙江畔的唯一重镇,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与数万居民,商铺林立,而在“庚子俄变”中被焚为灰烬,只剩下一座魁星阁。程德全的《条陈六事折》,第二条为“瑷珲难民亟宜安插”,曰:
查该城户口共七万余人。庚子之变,俄人以兵蹙入江中及二十七八两年瘟疫病故者,几去其半。转徙流离,深为可悯。该城自兵灾后,城市村屯,焚毁净尽,然地亩犹存。俄官屡次照会,催令归业……
昔日繁荣的瑷珲城几乎成了无人区,对沙俄的形象和利益都没好处,以此占领军首领致函清方,希望老百姓回乡谋生。光绪二十九年,署将军萨保即派协领桂升带兵百名回瑷珲招抚难民,另派精通俄语的骁骑校存喜协助办理交涉,岂知存喜到后专干巴结俄人、剥削同胞的事情,致使很多人不敢还乡。存喜还经常跑到省里要经费,到手则任意挥霍。程德全抵任后得知实情,改派奎庆等前往,命桂升带着存喜回省任职。孰知存喜先是拖延不办交接,尔后又唆使俄方派兵驱逐,勒令奎庆等立刻离境,后来经过反复交涉,才算得到俄方的同意。存喜之事绝非个案,俄军占领期间,“稍通俄语者,类皆肆意妄为,久已诛不胜诛”。程德全请旨将存喜正法、桂升革职流配,极大地震慑了媚外辱国之风。他还多次对瑷珲主官做出调整,先是将性格软弱的额勒精额调走,换上火器营参领春山,又发现春山年逾七十、体弱多病,奏请从吉林调来鄂龄、从奉天调来姚福升,正是这两个人的尽心料理,让瑷珲的生机渐渐复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岁尾,鄂龄接替春山,次年五月赴任,应是“庚子俄变”五年来第一个回到瑷珲的副都统。善后局筹办了10万两银子的牛粮籽种,也有不少流寓省城的瑷珲人随之返回。抵达后见“荒草满地,房宇无存”,只得暂居城西三家子屯的民房办公。此时日俄战争已经结束,沙俄在失败后有所收敛,而仍未从瑷珲撤军。鄂龄在巡察时发现俄人已在规划自己的商业圈,“旧城内外有俄人所竖木牌,核计四至,东西宽八里,南北长十六里,将城基全数包括在内”,压根没有给这块土地的主人留下余地。他立即与驻扎黑河的俄方长官浦穆特展开交涉,经过“迭次力争”,方得将圈地木牌撤去。鄂龄还逐屯逐户普查,分别极贫、次贫予以救济,安定了民心,也着手对重建瑷珲城进行测量和规划。当年岁尾鄂龄因丁忧离职,姚福升接任,据《瑷珲县志》记载,他是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八到达三家子屯接印的,也就是说大年初一也在赶路中。这也应说是瑷珲人的福气,走了一个能干的,来了一个更能干的。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