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有了一次“军改”赶超的机会?

作者:宋晓军

2020-11-18·阅读时长2分钟

8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9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海顿


11月13日,新华社发出通稿称,中央军委日前印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并说《纲要》“对巩固深化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成果,对推动我军联合作战能力解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纲要》将于2020年11月7日起施行。看到这则消息后,我就想到前几天被问到的同一个问题:11月9日特朗普突然解雇了美防长埃斯珀,在军事上对中国算不算是个“利好”?由此我就确定了这篇专栏的标题。

要解释这个标题,还要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海顿(John Hyten)9月9日在一次国防部人工智能研讨会上的讲话说起。当时他说,参联会正准备将一个新“联合作战概念”(JWC)在年底前提交给防长埃斯珀。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说,新“联合作战概念”的惊人之处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消除了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战场上的所有障碍。很显然,鉴于埃斯珀已被特朗普解职,现在海顿不可能把埃斯珀担任防长一年多来最重要的“军改”成果交到他手上了。而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军方最新“军改”成果的《纲要》却马上要开始实施了。恰恰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鲜明的“时间差”,才让我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那么“联合作战”对于军队的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说,在国家财政资源越来越多地向经济社会发展倾斜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军队,特别是大国军队要想在国防预算限制的条件下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通过“军改”来确立各军种之间密切配合的联合作战模式,是一个必经路径。比如,二战后美国深感其军队在联合作战能力方面的缺失后,于1947年推出《国家安全法》、1958年推出《国防重组法》和1986年推出《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都是为了塑造和提升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同理,中国刚刚由中央军委批准的《纲要》,也是军方在经过了近5年“军改”后推出的一部“着眼构建联合作战法规体系、立起基本概念、确立基本制度、明确基本权责”的“新时代作战条令体系的顶层法规”文件。由此来看,鉴于美国防部包括防长、副防长等多名高官的“非正常离职”,是否就意味着给了中国军方在《纲要》上一次赶超美军方新“联合作战概念”的机会呢?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亲密关系中的恶

反家暴为什么这么难

16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