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星云
2020-11-18·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3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供图)
从线上回归线下展览
就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岸艺博会”)开幕的前两天,上海浦东祝桥镇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病例。但这并没有影响艺博会开幕前后的火爆程度,艺术圈人士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大小美术馆、艺术机构举办的派对、展览从几天前就开始了。西岸艺博会开幕,人流蜂拥而至,开幕首日仅两个小时后,场馆入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看来将近一年的疫情后,所有人都憋坏了,这里既承载了画廊全年的销售目标,也包含着藏家的等待。
按照惯例,每年先是3月香港巴塞尔艺术展,5月弗里兹艺博会纽约展会,6月巴塞尔艺术展,10月还有两个重要艺博会,弗里兹艺博会伦敦展会和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但今年香港巴塞尔突然取消后,各大艺博会接连取消。通常画廊们需要提前一年为艺博会做准备,这些取消让人措手不及。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市场的普遍悲观。欧洲老牌画廊里森画廊上海总监董道兹向我回忆说,3月份疫情刚全球性暴发的时候,人们感觉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入夏前后疫情在中国迅速得到了控制,西岸艺博会取消的通知迟迟没有来,于是画廊们继续准备如期参展。
在中国,画廊是比餐厅、咖啡馆更早复苏的行业,因为偌大的展厅通常只接待一两位客人,不会出现大量人员聚集的情况,因此反而不会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而受到制约。7月份以后,随着画廊市场在国内的逐渐恢复,人们发现,这事情没有疫情暴发初期大家想象得那么悲观了。
尽管如此,由于旅行和物流的限制,参加本次西岸艺博会的画廊数量明显少了。往年A、B两个场馆全都是画廊,今年因参展画廊数量从去年的97家缩减到51家,“填不满”的B馆被用作“设计单元”,展示数十家设计品牌。很多在香港设有空间的国际画廊坚持提前至少两周来到上海进行隔离,目前内地只允许持有工作类、私人事务类和团聚类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士入境,因此很多国际画廊无法参加艺博会。
对参展画廊来说,上海是他们今年唯一能参加线下实体艺博会的机会。
为了不至于彻底停摆,此前被取消的国际艺博会纷纷转为线上展览。欧洲著名画廊白立方参加了此前所有的线上展览,但画廊亚洲总监周晓雯告诉我:“很多线上展览只能提供一些信息,线下才能感受和体验艺术品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力。”为了创造虚拟的现场感,很多画廊会绞尽脑汁将艺术作品放置于特定场景中,再将拍下的照片放在网上,甚至配以虚拟现实VR技术,“但当艺术品被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屏幕里时,是没法感受的。尤其是如果一位藏家并不了解展出的艺术家,直接从网上去了解,是不合适的”。
瑞士画廊豪瑟沃斯也参加了此前所有的线上展览,卖得并不好。藏家需要用电脑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点进去看作品,再退出来看下个作品,“藏家会有挫败感”。画廊资深总监蔡荔馨说:“线上展览是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它连最基本的作品尺寸大小都无法展现,更别说作品细节了,那种实体展览中远远看到或者猛然抬头看到一件作品后产生的一见钟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03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