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下一个“篮球城市”与次级市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6·阅读时长6分钟

4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17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0月11日,2015年NBA中国赛深圳站,林书豪所在的黄蜂队对战快船队

10月12日,美职篮(NBA)2015年中国赛首场赛事史无前例地于深圳举办,1.7万名热情的观众使得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座无虚席。对于坐上NBA总裁宝座仅仅20个月的亚当·萧华(Adam Silver)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大胆冒险,证明了美国职业篮球赛事在中国尚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可以开拓。从2004年NBA季前赛落地中国开始至2012年,NBA中国的年度利润增长都稳定在10%左右,仅仅电视转播收入就能带来大约1.5亿美元的收入。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原有市场份额的饱和,NBA赛场上已经连续三个赛季缺乏中国球员的身影,以及移动网络终端的兴起,都使得NBA不得不重新推敲在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二级市场,从更多的产品授权中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本刊在上海采访了NBA总裁亚当·萧华以及NBA副总裁与首席运营官谭慧民(Mark Tatum)

三联生活周刊:以往只在上海、广州与北京举办的NBA中国赛今年首次选择了深圳,我们是否未来会在其他中国二线城市欣赏到NBA季前赛?

萧华:选择深圳作为今年中国赛的首站,不仅因为这是一个具有深厚篮球运动底蕴的城市,更是因为这里是它全新战略合作伙伴腾讯的总部所在地。这是我们中国市场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让更多中国NBA球迷能够现场欣赏到原汁原味的NBA比赛,11年来,我们已经在中国举办了20场季前赛,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其他主要城市“试水”的一个重要步骤,一座城市只要拥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和其他条件,诸如球馆、交通、酒店住宿等方面,我们就会去尝试,在中国,这样条件符合的“篮球城市”已经很多,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国际季前赛的规模还不允许我们在海外增加更多的赛事,我们正在谈论把常规赛事搬到中国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时差关系,这些比赛如果在中国的上午举行,那么观众人数就不会达到预期,而且常规赛紧张的比赛日程可能使得球队无力在这样漫长的空中之旅后,还保持状态,所以我们还将继续对此加以探讨。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民族、宗教、科学与艺术

24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