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1-02-19·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4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张曙光
美国经济学家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在《经济学修辞》一书中将经济学的修辞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事实、逻辑、隐喻和故事。一个优秀的经济学著述在这四个方面都应当是杰出的。一是它所揭示的事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幻的,它提出的问题是现实中的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伪问题。二是它的逻辑贯彻始终、能够自洽,而不是断裂的和相互矛盾的,因而它的结论不是突然出现和凭空强加的,而是从假设前提中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隐喻是恰切的和深刻的,能够反映和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随意杜撰的噱头。四是它讲的故事是有趣和生动的,能够把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人们听到以后能够会心地一笑,也许会终生难忘。
在经济学的修辞方面,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迷人的经济学》一套五本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堪称表率,是真正大师的传世之作。它是很多重要经济学思想的源头,因而是经济学经典中的经典,既影响了经济学的发展,也影响了真实世界的发展。本文不打算全面讨论这五本书的内容,只想选择其中《蜜蜂的寓言》和《铅笔的故事》,从经济学修辞的四个方面谈一点学习的感想和体悟。
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具体体现了三个事实:一是 “蜜蜂王国 ”里的现实,千百只小小的蜜蜂,自然界万紫千红的花朵,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身影,蜂巢中堆积的蜂蜜或者废弃的空巢。二是人类世界,无数相互独立的个人,分头干着各自的活计和工作,创造了或者毁灭了无穷无尽的财富。三是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蜜蜂的寓言》是要探寻道德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其出发点是动物的本能和人类自利的天性。为了生存,蜜蜂们忙于采花粉,酿蜂蜜,筑蜂巢,备冬藏,结果酿造出大量甜美醉人的蜂蜜。
一只蜜蜂不去采蜜,而是蜇了人,其生命也就完结;一群蜜蜂一旦在迁移中离开或失去蜂王,也会因为群龙无首而毁灭。人是自私而任性的动物,各自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而奔忙,但也像蜜蜂一样,不可能离群索居,单打独斗,而是一种社会动物。一旦离开社会,也就意味着末日。既然如此,道德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社会又会是怎样的?这就是本书提出和回答的问题。
曼德维尔认为,道德既不是立法者的建树,也不是道德家和哲学家说教的结果。因为,不管人们是否相信立法者和道德家, “都不可能有人能说服他们克服自己的自然天性,或者对方没有同时向自己提供某种可以当作同等享受的替代物,以作为对侵犯他们自然天性的奖赏的话,那么这些人都不会愿意将别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因为他们如果这样做,就是对自己天性的不忠”。因此,道德是在人们遵从而不是违背人的自然天性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在这个基础上,曼德维尔通过把人区分为卑劣下流之人和意气风发的高尚之人而引入竞争,借助于与人的自然天性密不可分的骄傲之心和崇尚赞美,说明了人们一方面会从自己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中得到好处,另一方面妨碍追求自身利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而相信自我克制和为他人谋福利的行为是好事和善行,并被称为美德。所以,“善和恶的概念以及美德和恶德的区别不是政客们的诡计,而只是受到了信任的影响 ”。
曼德维尔通过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辉煌历史说明:“并不是任何野蛮人的宗教或其他与偶像崇拜有关的迷信,而是那些考虑周全的政治家的老练管理,最先使人们克服自己的欲望以及抑制自己最珍视的天性。我们对人性研究得越深入,就越相信,道德美德是迎合人们骄傲之心的政治产物。”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