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7·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07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北京城区候车的上班族。在竞争激烈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
我确实有话要说,因为确实有些心得觉得可以作为他山之石,或者像我的临床导师,美国后现代陶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贺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博士所说,为大家提供一些“思维食粮”(food of thoughts),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给读者,听君自取,不敢强求,或许能够有所助益。为普通人服务的心理学,强调对每个人各自生活态度、看法,和决定的尊重,也就是认为他们的“本地知识”才是他们各自生活中的真相。因此,我想要说的,并不是什么真相真理或者专家意见,更像是一种邀请,让大家看看一个心理学的自身实践者和从业者眼中的人和生活。也许这种“圈内人”的视角能帮助大家从另一个维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健康与免疫
9月底的一天,13点20分左右,北京某大型专科医院的内镜检查中心某检查室的门外。我跟一个朋友在候检。门突然打开,里面出来一个身材高大动作迅猛身着手术服看着三十大几的年轻医生,一屁股坐在门口地上。他脸色煞白、满头虚汗,从手里的易拉罐里面猛吮了两口,然后有气无力但仍然声音洪亮地说:“不好意思我实在撑不住了,早晨7点半开始到现在还滴水未进呢。咱们大家相互理解,下一位是哪个?……您放心,我就是晚上做到零点也会都做完,只要大家能等。”20分钟后,在给我朋友做完胃镜之后,医生对他说:“您才40多岁可是您的胃看起来跟60多岁的人一样肿啊,您要注意啊。嗨!我还说您呢,估计我自己也差不多。得嘞,您去交费取药吧。”说完他就准备继续接手下一个病人了。看他的言谈举止就知道是个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而且兢兢业业面对永远看不完的病人只好顶住一天是一天,现在还年轻,看着基因也不错,还能扛住一阵子,以后再说以后的吧……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