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普契尼(1858~192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8·阅读时长4分钟

5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5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普契尼

文 / 寇毅

普契尼被称为“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原因是威尔第的影响之强大,使得他后来的许多同胞都活在某种阴影之下,甚至形成了“一部歌剧作曲家”的尴尬现象。比如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菲勒斯》、庞齐埃里的《歌女乔孔达》、卡塔拉尼的《洛勒莱》、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列昂卡瓦罗的《丑角》、乔尔达诺的《安德烈·谢尼埃》,几乎是各自音乐创作里唯一的幸存者,只有普契尼例外。他12部歌剧中至少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曼侬·莱斯科》、《图兰多》仍在世界各大剧院经常上演。

普契尼生于风景名胜托斯卡纳(Tuscany)西北附近古城卢卡(Lucca)的一个音乐世家,到他父亲这一辈已经占据了当地圣玛蒂诺教堂乐长一职达124年之久。要不是父亲死时普契尼只有6岁,无法继任,恐怕世界就少了一位伟大歌剧作曲家,而多了一位在教堂弹奏管风琴、指挥合唱的音乐牧师了。普契尼接受家族音乐教育,长大后顺利考入米兰音乐学院,他的毕业作品之一便是首弥撒曲。

或许是家境殷实的缘故,风度翩翩的普契尼描述自己是“追逐野禽、剧本和漂亮女人的伟大猎手”。他从不缺乏崇拜者。据说有一次在维也纳,某女士求见,普契尼问门房:“她长什么样?”得知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便请她上来。结果来了姐弟俩,普契尼一看见男孩手里攥着乐谱,立刻兴致全无。这时姐姐赶紧解释她可以单独与大师聊聊天,于是普契尼决定回卧室换一套正装。待他出来到客厅,发现女孩竟然一丝不挂地站在面前。他想了一会儿,要不要将她赶走,但是担心违背疯子的意愿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3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意范儿

意大利精神中的42个角色

166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