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序言|为何今天依然需要阅读鲁迅?

作者:王晓明

2021-09-17·阅读时长2分钟

42165人看过

01 序言|为何今天依然需要阅读鲁迅?

6.22MB
00:0004:31

三联中读的听众们好,我是王晓明。很高兴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跟大家来谈谈鲁迅的精神世界。

▲ 鲁迅1930年肖像照

这个题目很大,怎么讲呢?我估计你们都大致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读过他作品,甚至也知道研究界对他的一般的看法。所以我今天就不讲他的生平故事,也不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评价他如何伟大或者如何不伟大,我也不讨论他的私人的情感生活,比如他跟他家人、兄弟的关系,他的婚姻和爱情……诸如此类,我今天都不讨论。我也不讨论他跟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个是鲁迅的精神世界里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今天的时间不够充裕,我就不谈了。如果要了解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各位可以去看我写的一本鲁迅的思想传记,书名叫做《无法直面的人生》,今年年初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了修订版。上面说的这些我今天不谈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修订本

另外如果想比较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我建议各位去看看朱正先生的《鲁迅传》,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鲁迅传》的修订版,我个人以为,目前为止,这本书在鲁迅生平史料的考订方面做得最好。

▲ 《鲁迅传》朱正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修订本

尽管那么多方面我今天都不谈了,但是鲁迅的精神世界仍然很丰富。所以我想选一个角度来谈谈他如何压制他的悲观和虚无的情绪,他如何维持抵抗社会黑暗的奋斗意志。我会用这么几个词来概括他的压制悲观和虚无的这个思想过程:首先是“带着面具的呐喊”,接着是“虚无主义的鬼气”,再下来是“大时代’和中间物”,最后是“绝望的抗战”。这里面的“呐喊”“鬼气”“大时代”“中间物”“绝望的抗战”,这些都是鲁迅在人生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思想概念。我很希望各位能够记住。

▲ 鲁迅雕像 日本仙台博物馆

介绍完这些,我会再谈谈这些概念所代表的鲁迅的思想过程。或者说,鲁迅思想当中这一种非常特别的方面,也就是他对悲观和虚无持续的压制,在到目前为止的现代中国思想历史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为什么今天我要特别来介绍鲁迅如何压制自己悲观和虚无的情绪?这就要谈谈他和今天这个时代的关系。

鲁迅和我们在时间上并没有隔得那么远,他于1936年在上海去世,只活了56岁。如果他像如今大多数的上海人一样,也活到八十多岁,而他还活着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就已经出生,并且已经长成少年人。这么来看,他和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更重要的是,他当时面对的那些根本的社会和人生的大问题,比如如何压制和克服消极悲观情绪,也是今天的我们仍然需要面对的。因此看他怎么想,在这个问题上又怎么做,对我们而言,就有特别切身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一边读他的书,一边觉得他其实就活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在紧张地思考,在苦苦地挣扎。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并非只与鲁迅和1920年代相关,也与我们,与2020年代相关。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一起走进启蒙者的心灵世界

文章作者

王晓明

发表文章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人

上海大学中文系和文化研究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鲁迅的精神世界

呐喊·鬼气·中间物·绝望的抗战

2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