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汉瓦》| 作者刘三解 解读

作者:刘三解

2021-11-10·阅读时长2分钟

13408人看过
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汉瓦》| 作者刘三解解读

22.7MB
00:0016:33

刘三解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解读】刘三解,本书作者,历史研究者,著有《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等。

《汉瓦》侧重于探索“秦制为什么变为汉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变”后半段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爬梳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资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体的图景,认为后世延续两千年的王朝体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开启这个循环的,其实是汉高帝刘邦。本书聚焦于刘邦、项羽、吕雉、项梁、熊心、韩信、魏豹、曹参、周勃、刘恒等大家熟悉的名字,在史书字缝之中,一片一片地复原、审视我们耳熟能详的“汉瓦”。

TIPS:

1.《汉瓦》以“周秦之变”作为背景性的母题,分解为两条贯穿性的问题线索:其一,西汉王朝的建国洪业是否如“通说”所言,受到了“楚文化”的全程影响?其二,刘邦集团的现实组成,是否存在一个“封爵—回报”互为表里的军功集团?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我们过往熟悉的认识框架中,刘邦家族虽为魏国移民,却生长于楚地,在生活方式上好楚歌、楚服、楚舞,在政治认同上偏向楚国,先投景驹、后属项梁、再归楚怀王,在制度安排上,则任楚官、授楚爵,故此,其核心集团是以楚地的地缘纽带构成,再向外分层吸纳列国的游士新血液。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再看刘邦的家族,虽然客居楚国境内,甚至其祖父应曾担任过楚国邑公,在分户析产的法制体系浸淫下的魏人家族,仍旧与“包山楚简”、“郭店楚简”所展示的楚人“家族共同体”生活格格不入,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何刘邦早年经历记载中父母、兄弟、堂兄弟的内容寥寥无几。

2.刘邦青年时代的仕进规划,实为魏国富户张耳、陈平式的“养客模式”,而非传统理解的“仗剑游侠模式”,只不过他不只缺少宗族之助,哪怕是在小家庭的内部,由于他“小妾之子”的尴尬身份,早早遭遇了“分家”,也无法得到父母、昆弟的财力支持,这就让“致千里客”的“贵族游戏”成为了泡影。这些,都是刘邦的原生家庭对他毫不友好的表现。但是,曾经的劣势,在面对前魏国人,原籍砀郡单父县的吕氏家族时,与刘邦的秦吏身份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才有了一句大话换来一个媳妇的传奇,但细究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只不过是巨富吕公用家族中女吕雉投资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闲子,看重的不过是他百二十石吏的军吏身份,以及他的“大志”和“胆量”。

3.《汉瓦》所展示的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大时代切面,讨论人事、变化的成分远远多于对制度的探究,作者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渊源的探讨也远未完结,自汉武帝至王莽之间的西汉中后期和东汉王朝的制度变迁,则要留待日后的新著中完成。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策划:筱诗|剪辑:张译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刘三解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