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4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朱伟 )
说实在的,周刊许多封面类型的诞生,都是因人而异,比如2012年因殳俏入职而有的寻访美食系列。我一直以为,一本杂志的封面选题类型是应该不断地拓展的,一方面,封面选题类型的丰富性,能体现编辑部对不同题材的覆盖能力,覆盖能力越宽,人才资源的张力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读者总是喜新厌旧的,不断有新的封面类型,不仅可以刺激读者的兴趣,也可使读者有更多的选择性。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觉得只要是读者有需求的选题都可开拓。
殳俏本是周刊的专栏作家,2012年她表示愿意到周刊正式入职。作为特殊人才,周刊可以作弹性安排,即在商定工作指标后,可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必拘泥于到编辑部上班。因为在我的认识中,现在联通那么方便,编辑部完全可以通过松散的结构,多样化地使用人才——在上海、广州甚至纽约、伦敦,只要能写出好稿件,在哪里都可以工作。当时与殳俏商定,除每期继续保证其专栏外,希望一个季度能负责做一个美食新知类封面。她提出的想法与我一拍即合——可以分别就国内外各重要菜系调查做一个系列,这就有了这一年第24期的潮汕菜调查《乡愁里的潮汕味道》与第48期的《意大利面政治学》。《乡愁里的潮汕味道》写成后挺受欢迎,在这一年销售排行中排在第九位,《意大利面政治学》则排到了倒数第十——普通读者难有兴趣分辨不同地方产的意大利面特色,更难有兴趣分辨不同意大利面的味觉差别。
2013年春节做年货专刊是在2012年第三季度结束时就跟殳俏讨论确定的。因为每年春节都要保证周刊的工作人员能有两周的假期休息,所以往往需要在春节前三周内发五期的稿子,因此每年10月我们都会预先确定春节的专刊内容,提前组织相关人员能陆续投入,以保证应对春节前的密集发稿。春节关注饮食,早在2003年,由李鸿谷牵头,我们就曾做过一次饮食业的调查,那期封面标题是《一年吃掉5000个亿》,很惊世骇俗。2006年春节,苗炜牵头,又做了一期《18个食客》,采访了18个对美食津津乐道的老饕,封面人物是沈宏非。2008年李鸿谷牵头,又做了一个市场调查,5000亿变成了《1.2万亿的市场——中国餐饮谁是老大》。到2009年春节,鲁伊曾做了一期《年夜饭的艺术》专刊;2011年春节,她又牵头做了一期有关素食食材调查的专刊《盛世之素》;这期《盛世之素》中她做的天目山笋、陈赛做的云南松茸、松露,曹玲做的山西面食,给央视后来做《舌尖上的中国》提供了素材。年货专刊的策划是建立在《盛世之素》已经建立的对食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当时的想法是,由殳俏确定20~30种知名的年货,如金华火腿、宁波年糕、湖南腊肉、四川香肠等,由她负责,邀请一些优秀撰稿人,周刊记者作辅助,还是以调查寻访的方式,寻找这些知名品牌的传统制作方式,调查其传承关系。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