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8-02-23·阅读时长1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515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1年2月11日,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数万民众在开罗解放广场庆祝。图为志愿者在次日清理垃圾
2003年,美国改变“冷战”后形成的“东遏两伊(伊朗、伊拉克),西促和谈(巴以)”的外交策略,以一场推翻萨达姆的战争打破稳定的中东格局。美国驻军成为伊拉克权力真空的填补力量,制约着以反美为目标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地区逊尼派、什叶派力量之间的政治主导权争夺。小布什政府下台后,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地区转移,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成为定局。
2010年底,美国开始从伊拉克撤军,2011年底,美军全部撤离。在这一过程中,一场来势汹涌的政治动荡席卷阿拉伯世界,在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也门推翻了政府,在叙利亚掀起了持续至今的内战。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极为突出:专制政权长期执政,经济结构缺乏活力,无法为高比例的年轻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以微小的社会事件为导火索,社会群体对政权的不满被全面引爆。
西方世界赋予“阿拉伯之春”民主革命的意义。但实际上,与伊拉克类似,当专制政权被推翻后,这些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过渡。缺乏现代政党政治经验的社会,在社会矛盾激化和旧秩序破裂时,转而投向了根深蒂固于传统的宗教和部族力量。原先专制但较世俗的共和政体被消解,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政党和地区武装占据了政治舞台,激化了国家内部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世俗主义者和伊斯兰主义者之间的持续对抗。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