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2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45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24年默片《珠峰史诗》剧照
西蒙·特纳(Simon Turner)今年满60岁了,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总觉得他还是当年给英国先锋电影大师德里克·贾曼的最后作品《蓝》配乐的那个小伙子。今年正好也是德里克·贾曼逝世20周年,而特纳凭借给1924年的默片《珠峰史诗》(The Epic of Everest)的配乐,战胜同被提名的《地心引力》和《飞利浦船长》,拿到2014年度英国Ivor Novello奖的最佳电影原创配乐,这个旨在推举大不列颠音乐人才的奖项已经是目前世界上音乐界为数不多的不受唱片公司影响、纯粹由音乐创作圈内部评定的奖项之一。而《珠峰史诗》由于讲述了80年前一支英国远征队试图进行人类首次征服珠峰的壮举,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 Film Institute,简称BFI)对其的修复计划被视作英国文化符号的一次复兴。2013年完成修复在伦敦首映之后,陆续开始在全世界各地巡演,6月9日,《珠峰史诗》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亚洲首映。
让人好奇的是,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加上BFI的主流身份,为何会找西蒙·特纳这样一个以反叛、小众、非主流著称的音乐家来做配乐?查看特纳的履历,用“有意思”一词来形容他的经历简直是低估: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摇滚、朋克、哥特浪潮中翻滚着度过了青年时代,童星出身,做过很长时间的电影和电视演员,搞过独立乐队,并以异装癖的身份出了好几张唱片,直到现在还是著名独立厂牌MUTE旗下的签约音乐家。当然,他最显眼的身份还是德里克·贾曼的“御用配乐师”,而贾曼的电影作品直到现在还被标签为“先锋”,而《蓝》在许多人看来根本就不能算是电影,毋宁说是一件当代艺术装置。
然而,正是由于特纳与贾曼的合作引起了BFI的注意,从他为贾曼第一次做电影(《卡拉瓦乔》,1986)配乐开始,特纳就已经认识了BFI的工作人员。事实上,《珠峰史诗》并不是BFI第一次委约特纳做配乐,不如说更像是2010年他为BFI修复的另一部默片《冰川的沉默》做配乐大受好评之后的续约。在这两部默片之前,他还为BFI修复的另一部有声故事片做过配乐。“大概是15年前的事了,那部片子叫作《爱之歌》(Un Chant D'Amour),是小说家让·热内一生中导演过的唯一一部电影,故事设定在法国的一个监狱,情色色彩很重,同性恋题材。”特纳说,“这真是有点反讽意味。”他为德里克·贾曼配乐10年,后者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英国呼吁同性恋平权的斗士,其主张却一直不得主流社会接纳,而特纳为主流机构服务的第一部影片却是一部同性恋影片。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