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名和晃平:在认知和不可认知之间

作者:曾焱

2018-02-23·阅读时长5分钟

6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4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名和晃平作品:公共雕塑“歧管”(韩国阿拉里奥雕塑公园)

名和晃平(Cohei Nawa)为他的雕塑“语言”新造了一个单词——棱镜(Pixcell),这就如同在显示器的世界,像素(Pixel)是组成图像的最基本单元。他拿过一张纸,写了两个公式来为我讲解:如果Pixel= picture+element,那么他的Pixcell= picture+cell,“组成屏幕图像的像素无法予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但我希望棱镜可以从‘细胞’的层面去捕捉具有生命感的即时图像,最终形成视觉、触觉和知觉的集合体”。

虽是毕业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的雕塑系博士,名和晃平却一直对生物学和化学充满兴趣,从中学时代就对“何为生命”有探究到底的愿望。在Pixcell雕塑系列里,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被艺术家以可见的形式呈现,也就是说,“细胞”被打碎或整合后,放大并呈现于表皮,这就是观者所看到的被大大小小玻璃透明晶体包覆的物,它们可能是一头鹿、一只兔子,也可能是一株植物、一个手包或一件玩具。在玻璃珠对现成物完成表皮再造之后,实物也就变得形同幻象。

名和晃平这次带来上海首届“亚洲画廊艺术博览会”的是Pixcell-双鹿:两头鹿的标本被叠加后,通体以玻璃珠包覆,构成一种全新的“皮肤”。每颗珠子好比一面棱镜,他的“鹿”被玻璃珠分解、过滤和折射,让观者看到的不再是物体本来的面目:在灯光下,两头、双身、似鹿非鹿的作品重构为混乱的、令人迷惑的物象。即便是在一个喧哗的展示空间,我们也能明确接收到艺术家想要传递的生命体的孤独和虚幻。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别人的教育

在英、美、德、澳上小学

15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