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俊文
2022-04-20·阅读时长1分钟
许倬云 著
冯俊文 策划、整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
【解读】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学术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等。近三十年来,许先生致力于为大众写史,有《万古江河》《说中国》《许倬云说美国》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
冯俊文,本书策划人、整理者。毕业于武汉大学国学班,资深出版人,现为美国厚仁许倬云工作室主编,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生动展现许先生作为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
TIPS:
1. 大规模的瘟疫,往往也预示着社会大变革的开始。比如伤寒肆虐的汉末至三国时期,黑死病、鼠疫蔓延的中世纪欧洲。混乱的变局当下,个体生命该如何安顿?人类世界将走向何方?许先生的十次线上授课围绕瘟疫、战争、全球化、大国博弈、科技与人文,以及我们未来的“理想国”展开,数十位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参与讨论,后来整理成书,就是这本《许倬云十日谈》。
2.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详细地描写了人们面对瘟疫时,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反应与选择:面对瘟疫,有的人节制生活,“凡事适可而止”。有的人则“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为所欲为。在开篇序言,薄伽丘呼吁“给苦恼的人以同情”,予悲痛的人以安慰。这应该也是许先生讲述这个系列课程的初衷。
3. 在“十日谈”第三讲中,许先生认为:“不要理想地认为将来有东西可以完全替代什么,只有演化,只有无穷地追寻、改变,和因此而呈现更多的选项。”面对福山(FrancisFukuyama)宣扬美国模式所建构的“历史的终结”,许先生在“十日谈”第十讲中认为:“民主制度其实非常脆弱,任何一环松动就可能被其他制度代替”,堕入柏拉图所总结的军阀独裁、富人政治、寡头政治或僭主政治。“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更新的制度”。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策划:筱诗|剪辑:张译丹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