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廊桥笔记》| 作者鲁晓敏解读

作者:鲁晓敏

2022-05-27·阅读时长2分钟

7085人看过
一场中国廊桥的文化寻访之旅。

《廊桥笔记》| 作者鲁晓敏解读

21.5MB
00:0023:30

鲁晓敏 著

吴卫平 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解读】鲁晓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邀撰稿人。出版有《辛亥江南》《江南秘境:松阳传统村落》《江南之盛》等文化散文集,致力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廊桥文化的研究及保护工作。

吴卫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交通部专职摄影师。自2001年起开始专注于中国古代廊桥的寻找和拍摄,在互联网上享有“中国廊桥摄影第一人”之誉。

本书是一本关于廊桥的文化随笔。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廊桥不仅仅是公共建筑,更是一些地方的文化图腾。作者亲历十多个省市、数百座廊桥,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中国的五大廊桥群、十七座典型廊桥,梳理了廊桥两千多年的曲折历史,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廊桥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风水文化、宗教信仰、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将寻访过程中的故事融入其中。书中配图精美,很多现已不存的精美廊桥照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利于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廊桥的灿烂历史和保存现状,引发对廊桥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浙江泰顺文兴桥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村的护关桥和时思寺

浙江松阳普济桥

浙江庆元县黄水长桥

福建连城罗坊云龙桥

甘肃文县阴平桥

TIPS:

1. “开门见水,遇水搭桥”,八个恬淡的字将人与桥之间的关系精准地描述出来。廊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的存在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也有紧密联系,如嫁娶、祈福、节庆等,其中可以反映出很多特色地域文化。廊桥在东渐南下的过程中,各地工匠发挥聪明才智,极力将桥梁与地方文化糅合在一起,浸染了众多民族文化色彩,出现了入乡随俗的嬗变,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

2. 佛教经典《华严经》曰:“广度一切,犹如桥梁。”桥梁的渡河功能与佛教教义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早期的廊桥常常作为附属建筑出现在佛教寺庙中。发展到后来,民众将各种神佛请到桥上,廊桥演化成了水上寺观,成为寄托民众信仰的载体,由此衍生出五花八门的民俗文化。一座座廊桥,就是一处处乡野中的精神世界。

3. 廊桥除了拥有交通的功能之外,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图腾之一。特别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人来说,廊桥关系到了一个姓氏,一个宗族,一个镇乃至十里八乡的命运和兴衰,是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木拱廊桥是古人在落后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下,将自己的智慧发挥到极限的发明创造,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品类,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被誉为桥梁中的“活化石”。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编辑:梦寒(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7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鲁晓敏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作者来了

作者亲自上场给你讲书

40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