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香港导演的流向

作者:孟静

2018-02-24·阅读时长9分钟

4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6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陈可辛 )

西行记,东征梦

杜琪峰在拍《蝴蝶飞》之前,问他在内地的合作者、光线影业总经理张昭:“内地的审美是不是倾向于现实主义?”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黑帮路线,去拍一个灵异爱情故事,就连选演员时也充分照顾到内地观众的口味。他选择了李冰冰,“他说李冰冰最普通,内地女演员中,我知道李冰冰最没有明星色彩,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普通,普通到跟所有的人都没有距离,这大概就是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张昭说。

杜琪峰的努力暂时没有得到业内同行的认可。北京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评价说:“杜导研究过很多内地电影,包括在内地评价比较好的电影。这种研究总是隔着的,因为如果没有内地文化的积淀,你的研究我觉得都是隔靴搔痒的感觉。”很多朋友劝张昭不要做这部电影,因为它是“夹生饭”,就像徐克的《七剑》,丢失了原有风格,也没能讨到内地观众的好。张昭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他要做的不是摘桃派,而是种树的人。“有人经历水土不服,仍然生存下来,就是强者,不然你走不过这段水。”在他看来,不仅杜琪峰,绝大部分香港地区的导演都不得不度过这段阵痛期,徐克、吴宇森、陈可辛、林岭东、刘镇伟……他们小马过河又壮士断腕般地决绝。徐克的《女人不坏》、《迷离》,吴宇森的《赤壁》,陈可辛的《投名状》,他们与过去告别,如果试水成功,眼前豁然开朗。失败了呢?用高军的话来说,“他们在交学费”。这个学费或许代价高昂,但他们以为值得。既然迟早要转型,为什么要和自己的未来过不去呢?张昭说:“导演的流向是现实,这是必然的。”

文章作者

孟静

发表文章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电影收复失地

3527块银幕与51亿元产值

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