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桑塔格的求生意志

作者:薛巍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35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7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在死亡之海中漂浮》 )

里夫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是《纽约时报杂志》和《沙龙》杂志的作者,报道过一些发生战乱的国家,是一位尖锐的国际事务评论人。里夫说,写作是他们的“家族产业”。他父亲、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写过一部杰作《心理治疗的胜利——弗洛伊德之后信念的使用》。

桑塔格17岁的时候与菲利普成婚,7年后离开了他。里夫说:“虽然我妈妈是一位作家,我还是成了一名作家。小时候我就一直写故事,记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二十来岁的时候,当我仍想写东西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我成了一位作家,我职业生涯的前十年中,别人评论我的书的时候都会说,戴维·里夫,苏珊·桑塔格的儿子。我不想经历这样的事情。我非常不愿意付出这种代价,所以成为一名作家让我花了很长时间,并付出了这种代价。在我当作家的头十年间,事情确实是这样。但最后,我写了足够多的东西,以至于人们已经厌倦了再把我跟我妈联系起来。”

里夫在这部写他母亲的书中并没有详细地描写她生病的情形,主要是写他和母亲对待疾病的矛盾心情。生病让桑塔格体会到她普通人的一面,对一个一直相信自己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女性来说,意识到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的现实是最痛苦的事情。在患病期间,她对儿子说:“这次,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没有感到自己很特别。”里夫在该书最深沉、最动情的段落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母亲是不是认为自己太过特别,以至于不会死掉?我们真的能接受我们将会死去的现实吗?我们,尤其是像桑塔格那样雄心万丈的人,会不会拒绝相信自己会消亡?里夫列举了使她超越她那不幸的童年和早期不幸福的婚姻、成为美国最令人惊叹的知识分子的品格。“她感到自己无论想成就什么都能成功,这种感觉稳稳地伴随了她那么久,不可能不成为她的人生信条。”对自己的意志力的信念、惊人的进取心和知性的冒险使她认为,致命的疾病是又一个她可以加以掌控的情形。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8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电影收复失地

3527块银幕与51亿元产值

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