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北塘:被僧格林沁放弃的要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7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1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860 年,被英军攻占的北塘要塞 )

北塘是塘沽以北10余公里处蓟运河入海口的一个镇,运河从北面的芦台蜿蜒南下流入渤海,北塘镇就在入海口西岸。1859年僧格林沁督办天津一带海防,曾加固过被称为“南北双垒”的北塘南北炮台。从连接北塘镇到运河东岸的彩虹大桥西入镇内,200米外的路北有一个高约1米、长约10余米、宽约1.5米的月牙形夯土台基遗址。经多方打听,这就是北塘唯一遗存的炮台遗址。从位于运河南岸北塘镇的位置看,遗址所在地应该是北塘南炮台。

与大沽炮台一样,北塘南北炮台同样用三合土加固。今天残墙夯土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圆形凹洞,史料记载当时北塘炮台建造坚实,炮台内壁有数百个凹形的弹槽,内部还有上下梯道数条。从地形位置上看,炮台正位于今天河口西岸约200米处,火力正好覆盖整个入海口。

适逢冬季,蓟运河几乎河干水枯,完全无法行船。当年的运河水浅流速慢,不适合英法军队的军舰出入。即便在潮水涨到最高点,也正好是马上要退潮的时候。英法舰船即使进入也无法长期停留在内河轰击守军的炮台。这和定海一带港阔水深完全不同,不利于入侵者作战。而北塘镇背靠运河,镇南部东西两边都是沼泽,当时仅一条两边有壕沟的石头路通往南边的新河镇。新河当年筑有城墙和炮台,位于大沽北炮台西侧不远,是大沽北炮台的后防。由此看,从北塘到新河、大沽北炮台的布局,正是把整个大沽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目的是相互支援。北塘最重要的地理位置,便是防止海河北岸的大沽北炮台被偷袭后路。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电影收复失地

3527块银幕与51亿元产值

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