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风
2022-06-22·阅读时长2分钟
徐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解读】徐风,江苏宜兴人。作家、江南文化学者。著有《忘记我》《江南繁荒录》《布衣壶宗:顾景舟传》《花非花:蒋蓉传》等18部作品。曾获中国好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钟山文学奖等奖项,四次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五次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荷兰、阿拉伯语等,在海外推介。
紫砂壶,是典型的中国表情、中国表达,《做壶》是由著名作家、江南文化学者、紫砂文化研究者徐风先生历时数年记录、考察与创作的匠心文本,由顾景舟先生的衣钵弟子葛陶中先生生动还原其制壶技艺,是著名作家与制壶大师的“四手联弹”。
以古法做一把壶,以生动优美的文学进行阐释,全面展现中国紫砂古法制壶的技法与心法、精神与内涵,彰显文学之美与紫砂之美。这是一本兼具文学审美价值、文化史料价值、工艺学术价值与技艺传习指导价值的著作,不仅是紫砂大师们不凡技艺的回顾和还原,更是对紫砂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最高级工艺的完整展示,具有大师级的范式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传承价值。
TIPS:
1. 顾景舟(1915-1996)是当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的作品工艺精湛,气质高雅,形式多样,将“工”和“艺”两者的结合做到了极致。他把紫砂工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2. 顾景舟的制壶理念,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包含着顺应自然、器道合一的理念。葛陶中的制壶手法和理念与顾景舟是一脉相承的,但制壶是有个性的艺术劳动,审美、心性和手感,也会因人而异。顾氏一脉的壶风下,也有葛氏的个性使然,它们之间是和谐的、融通的。紫砂工艺的薪火传递,就是在师传徒承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3. 所谓古法制壶,其精髓应该是这样的:一把壶的制作,从选矿、风化、碾碎、捶泥、制作膏方,到根据自己手势、手感制作工具,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全手工制壶,都应该遵循顺应自然的法则。古人制壶时,都遵守一个默契,也是制壶的根本——为茶而想。因为,壶是用来喝茶的。茶之真香,要靠茶壶来催发,所以,“宜茶性”,是一个壶手首要考虑的东西。
4. 古人在制壶的时候,总是想着,如何让饮茶者通过这样一把壶,最大程度地焕发茶的灵性与韵味,并且,把这种灵与味传递给饮茶者。最美的壶,一定是与茶融合得最充分、留下了太多饮茶人手泽的壶——茶性通人性,所谓包浆,就是人世间的一种温润的灵光。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制作人:筱诗|编辑:梦寒(实习)|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2日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