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半与木

作者:钟和晏

2018-02-24·阅读时长9分钟

3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0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按照吕永中的自我阐述,他基本上是在用建筑的方法做家具 )

吕永中的“半木明舍”里有一块圆形的歙砚,仿的是宋砚的制式,这是他有一次去徽州得来的。砚体是一个直径大概30厘米的正圆,面上金星闪烁,上端的蓄墨潭是浮云的纹案。翻转过来,底部有三个凹凸的起伏支撑着它。好像是一种很混沌的状态,浑圆的砚台明明只是一片青黑色而已,凝视之间感觉却是一种千古不变的闲寂,连空气都凝固了一样。

“半木明舍”被定义为一个原创家具的展示研究空间,也可以说它是一处销售展厅。在中山公园附近找到湖丝栈创意园,栈场的铁门正对着上海的苏州河。最早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的湖丝栈是当年的蚕茧加工场及堆栈,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机平瓦歇山顶坡屋面,从附近农村收来的蚕茧在这种半仓库、半车间的地方抽茧和粗加工,再运到丝绸厂去生产。光绪年间,苏州河边出现了不少缫丝、棉纱、织布、面粉、皮革等作坊式工厂,也算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走进“明舍”之前,先要穿过巷口一处杂乱喧闹的非法菜场,路边堆着丢弃的烂菜叶和肮脏的垃圾。从进入黝黑的铁门开始,一切都沉寂下来。先碎步无声地穿过20多米长的一道窄巷,巷子一侧是老仓库近70厘米厚的清水砖墙,另一侧的白墙边,一些微型的家具模型用尼龙细线悬吊在空中,射灯拉长了它们的影子,有种不着边际的恍惚感。转过窄巷进入大厅才明亮开朗起来,设计师曾经用“游园追梦”描述他的设计概念,按“田”字布局的大厅中,4个半透明玻璃围合空间有“亭”的意味,两条水平镜面是制造奇幻效果的水榭,有“水镜”穿越而出,在光影变化的戏剧性空间里走走停停,可游玩,可追忆。

文章作者

钟和晏

发表文章9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旺堆和他的女儿们

传奇西藏的影像与个人史 被电影《农奴》改变的人生

62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