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集合吧,前往幽冥世界的访客

作者:李云河

2022-07-17·阅读时长4分钟

17356人看过

发刊词|集合吧,前往幽冥世界的访客

14.5MB
00:0010:31



 大家好,欢迎来到《如何正确打开一座古墓》。我是李云河,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学习考古并从事发掘和研究工作。作为一名考古学青年教师,很高兴以这样的形式和大家交流。

从课程名就可以看出来,我要讲的,是关于考古和古墓葬的问题。

提到考古,你也许会有很多好奇。比如我吧,就经常被人问到:考古中是否会遇到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古墓里真的有机关暗器吗?甚至还有人问: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关系?考古学家会看风水吗?考古是不是经常挖出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大众而言,考古有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性。一方面,作为冷门学科的考古,自带神秘感,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另一方面,在媒体报道和小说电影的推波助澜下,考古又常常跃入大众眼前,往往成为一时的焦点热点。因此,关于它的传闻和误解就从未间断。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考古?

正所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最初大家可能只是因为好奇想要了解真实的考古。

那么真实的考古是什么样的呢?有一部经典的考古著作,叫做《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正如这个书名所表达的,考古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所谓过去,就是人类的历史。对于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当代的价值,大家都有足够的认识。可是,对于怎么样认识历史,未必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知。

可能有人觉得,了解历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书啊。的确,中国自古就有编修史书的传统,史学研究成果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只靠这些书籍,是否就够了呢?

仍然不够,首先,人类文明史中,有文字的时代仅仅几千年而已,没有文字的是更加漫长的数百万年,比如你可能听过的仰韶文化、良渚文明,再比如更早的山顶洞人,都是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人类过往。

其次,传统史书侧重政治和军事,而且在作者二次加工时,无法真正摆脱主观思维的影响,也难怪有人会认为历史没有真相,或者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以,更直观的考古材料,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另一种“史料”。考古这个词的希腊文本意就是关于历史的科学,只不过将研究对象从文字换成了那些不会说话的物质材料。比如一座古城、一座墓葬,或者只是一个古代的垃圾坑。


▲晋侯墓地出土青铜鸟尊 

尽管我们在解读考古材料的时候也无法排除主观,但是和文字的记录相比,考古材料本身是高度客观的。一件青铜鼎,不会因为人的意志变成青瓷碗,一座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古城,也不会因为偏见而失去了文明的标志。

对于中国人来说,考古学从一百年前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在探索两个问题的答案:何为中国?何以中国?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能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我们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字与祖先有何联系,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诞生过什么样的文明成果。更可以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古代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

接下来我们说说墓葬。为什么要聊墓葬呢?要知道,在考古的对象中,墓葬绝非唯一,更多的其实是古遗址。考古学家的工作包罗万象,比大家想象的丰富许多,他们可以在干燥贫瘠的奥杜威峡谷搜寻猿人化石,可以在高压幽暗的海底打捞沉没千年的“南海一号”,可以在直升机上俯拍洛阳古城,也可以在大漠深处重现失落的精绝古国。

但是,我仍然选择通过墓葬带你走进考古之门。

之所以这样,这和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有关,大家对于墓葬考古很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我想通过这门课,分享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考古,面对墓葬时我们到底在研究什么,又是如何思考的。

墓葬,生与死的交汇之地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墓葬是生与死的交汇之地。它们不仅是古代社会的缩影,也是我们认识古人、思考自己的无字之书。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战国思想家荀子也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面对亲密同伴的离去,人类的天性是悲哀和不舍,世界上许多文化都不约而同地给死亡赋予更多的温情,比如不朽,比如来世,比如升仙。为此,在营建墓葬时,人们往往竭尽所能,为逝者在地下复制出生前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以便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或者试图通过特殊的仪式和道具,引导他的灵魂前往彼岸或者直升仙境。无论埃及法老的金字塔,还是西汉帝陵的从葬坑,无一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因此,墓葬中所埋藏的,不仅仅是死者的一生,更是一个个生者的寄托和祝愿。

通过墓葬,我们能看到古人的遗骸、遗物乃至精神世界,围观考古学家如何发掘和研究墓葬,像侦探一下破解历史谜题,更是难得的思维体验。


▲良渚大墓玉器出土场景  

因此,通过墓葬来了解考古,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此外,我很想告诉大家真实的考古工作是怎样的。听了前面那么多,大家可能会觉得考古工作充满了乐趣。确实是这样,但是,也经常不是。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十四年前,我第一次迈入考古的殿堂,也曾充满好奇和期待,但是第一次翻开厚重的考古报告,满眼都是看不懂的遗址和墓葬图,以及那些生硬的“长宽高”一类的数据和描述。没有生动幽默的语言,也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这和我此前猜想的考古当然有很大的区别。在学院的资料室里,这样的考古报告放满了一个又一个书架,更不用说那些天书一样的研究著作。

如今,当我当我自己也在不断发掘和撰写考古报告时,回顾走过的路,会想到无数和我当初一样喜欢考古但感到彷徨的朋友。考古学中最有价值和最有意思的部分,也就是考古学家如何去进行分析和思考的,理应被大家所知道,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忽略,这实在是个巨大的遗憾! 

考古工作者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专业术语,但考古从不应该被圈起来。因此我会用更通俗的语言和专业的视角,给你展示一个个珍贵的考古发现,从而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工作的,考古的思维是什么样子。

在这门课上,你感受不到猎奇,也不会只得到一堆知识碎片,因为我要给你的,是更加系统而且真实的考古。不管你是对考古充满兴趣但又无法入门,还是想在过去的基础上知道更多,相信你都能有所收获。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就随我一起,开启这趟考古之旅吧。

走进神秘的“地下世界”

探索古人的生活和生死观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云河

发表文章3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人

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云河·如何打开一座古墓

像考古学家一样思考

1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5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