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推荐人|郑岩:没有墓葬考古发现,艺术史写作将索然无味

作者:郑岩

2022-07-18·阅读时长1分钟

9465人看过

推荐人|郑岩:没有墓葬考古发现,艺术史写作将索然无味

2.71MB
00:0002:57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我从事的是古代艺术史研究。

墓葬是人们在魂灵有知的信仰下营建的安葬死者遗体的设施,墓葬和墓葬中的随葬品表达了古人对于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也表达了他们对彼岸世界的理解与想象。但因为与死亡相关,所以墓葬令人恐惧,自古以来人们对它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墓葬中的随葬品在各个时期却吸引来大批包藏祸心的盗贼,造成了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极大的破坏。由此激发的相关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尽管往往荒诞不经,却也表达出人们对于未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奇思妙想,引人入胜。

自从考古学诞生之后,伴随着观念的巨大变化,大量田野考古工作当中发现的古代墓葬,成为学者们回溯历史的一个重要通道。思想史家余英时在青年时代试图研究一种人人的思想史,他选择“东汉的生死观”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在这项研究当中,他大量使用了考古发现的墓葬材料;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认为图像诞生于墓葬,他从哲学的高度提醒我们注意,墓葬在人类文化研究当中意义之重要。我个人从艺术史的角度,将古代墓葬理解为一种具有功能性的终极价值的整体性的艺术作品。可以说,如果没有古代墓葬的考古发现,今天的艺术史写作将变得索然无味。

今天考古学家李云河先生基于他切身的田野考古经验,从十分开阔多维的视角入手,为大家深入浅出、扎实而生动地介绍古代墓葬的重要考古发现。当然也包括从古代一直到今天,人们对墓葬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其中包括满怀敬意的悉心发掘,肆无忌惮的掠夺和挺身而出的守护。从这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技术方法、理论观念、态度的变化,在人们知识生产过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已经看过李老师的提纲,内容十分丰富,我和诸位一样十分期待李老师精彩的讲解。

走进神秘的“地下世界”

探索古人的生活和生死观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郑岩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云河·如何打开一座古墓

像考古学家一样思考

1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