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制造3D的工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8分钟

3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4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王宏宇
( 宫崎骏 )

《攻壳机动队》,这部日本动漫史上,也是2D动画史上的神作,前几天被PI.G公司卖给了梦工厂。因为“具备改编为真人立体电影的所有可能性”,梦工厂会利用类似《指环王》中咕噜吧的动作和表情捕捉技术,将《攻壳机动队》制作成一部真人立体电影。梦工厂的志得意满与PI.G的落寞,让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真的不会再为2D动画掏钱进电影院了吗?

乍看起来,这并不是2D和3D动画的战争。动画片一向独立于故事长片之外自成体系,连奥斯卡评奖都另设奖项,如果只是像《蜘蛛侠》一样从漫画变成真人演绎,其实不足为虑。但IMAX立体电影的风靡模糊了这个界限。IMAX与得州仪器合作后,加快了胶转数的进程,有望在今年底让北美的立体银幕达到5000块。量变带来质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片票房日益依赖IMAX等公司的立体影院,这项2007年《时代》周刊的最佳娱乐发明,让在《变形金刚》中还是三分真七分假的电脑特技,迅速转向《贝奥武夫》这样以表情和动作捕捉为主的所谓真人3D立体动画长片。没错,观众痴迷于此,他们喜欢戴上偏振光立体眼镜,被贝奥武夫手中的剑吓得“靠到椅背上”。谁在乎它到底还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3D动画呢?

皮克斯的崛起揭示了这个数字技术大规模生产年代的成功要素:第一,上市,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第二,有强大的母公司为工作室发行或寻找发行方;第三,有赖于生存的独门软件和科学的生产管理;第四,3D-only,也就是,只做3D。有鉴于此,皮克斯的作品一直都是3D-only,梦工厂也表示以后只做3D-only。而要节约成本和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让3D摄像机和3D动画师介入影片制作,以节约普通影片转制成立体版的费用和时间,就像十年磨一剑的詹姆斯·卡梅隆那样。后者正在和他的索尼影像工作室忙于拍摄“划时代”的全3D新片《Avatar》,拍摄只用1个月,而后期制作本来需要1年,但前几天又调整到了1年半。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的3D数字摄像系统是自己同索尼影像工作室的同事一起发明的,可以拍出原生的3D画面,不过必须固定机位。这意味着除了演唱会,能在这5000块银幕上看到的立体电影,基本上只能是3D动画——至少在2012年彼得·杰克逊的真人3D电影《霍比特人》上映之前是这样。看看IMAX未来两年的排片表,统统是清一色的3D动画。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知识决定力量

中国产业的升级路径

7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