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正义的回响》|作者陈碧解读

作者:陈碧

2023-04-07·阅读时长2分钟

8608人看过
写给普通人的法律常识随笔集。

《正义的回响》|作者陈碧解读

10.9MB
00:0007:57

陈碧 著

果麦·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

【解读】陈碧,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侦查学、证据学,长年在媒体发表法学评论、随笔,著有法律普及读物《正义的回响》《谁为律师辩护》等。

【作者的话】

写作有什么用呢?有作家说,写作最激动人心的意义,是对时间的克服。而关于热点事件的法律公共写作,既是一种法治历程的记录,又是一种法治精神的传递,同时还可以对抗虚无,也就是回答“你写这些有什么用”。关于有什么用,我的导师何家弘教授,即使年逾七十,不懂什么是流量和弹幕,仍尝试着在 B站讲解那些年代久远却意义重大的冤假错案,试图和年轻人普及法治观念,诚如我导所言,“我们只能一点一点,让愿意按照法治精神做事的人越来越多”。

必须承认,从法律角度去评论一个新闻热点事件,常常有无力感,在无力的围观后只能无力地离去,回避了事件的本质和悲伤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在法律评论中被浓缩为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冲突、犯罪行为与刑事法律之间的冲突,那些暗藏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阶层鸿沟、性别不公等非法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选择性忽视,这本是法律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之举。如果仅仅是唯一的法律视角,放弃伦理的救赎与反思,那就会让社会失去一个自省并改进的机会。

我们这些学法律的人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迷失在各种抽象的概念里,那些惯例程序术 语会把法律人与寻求正义的人们分开。边沁说,你如果愿意做哲学家尽管做,但你仍然要做一个人。法律人也是一样,不管如何专注于法律,仍然要做一个人。

我不知道我们的法律共同体是由哪些人构成,但是套用王小波一句充满诗意的话:所有相信法治精神的人,你的勇气和我的勇气加在一起,对付这个世界足够了吧?答案是不够,所以换句更朴素的话:我们都受限于我们无可奈何的时代性中,与此同时,我们或许也是这种时代性的不知情的作者,所以假如我们可以改写我们的时代性呢?

《正义的回响》是中国政法大学陈碧教授撰写的法律随笔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每个个案的判决都是法理、事理与情理的平衡。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法条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桩个案中得到回响。陈碧教授结合近几年的热点案件,尤其是女性权益相关的热点案件,从法律中的情理视角解读买妻、性别暴力、拐卖妇女儿童、弑母案等20余个热点案件,剖析案件判决中的法制与情理的考量,在讲究逻辑与理性之上,关注民众的常情常感,感受法律的公正与温度。

点击收听有声书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3年4月9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陈碧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作者来了

作者亲自上场给你讲书

40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