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那些“世俗哲人”们

作者:薛巍

2017-06-16·阅读时长10分钟

7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12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发现

  关于wonder这个词,最好的定义来自18世纪的哲学家亚当·史密斯,他说,wonder源于“当某些事物非常新和奇特……而经验和记忆无法提供任何与之相一致的图像”。史密斯将这种体验与一种独特的身体感受联系在一起,比如“瞪大、转动的眼睛,暂时停止的呼吸,心脏的膨胀”。

  这三种身体症状分别指向wonder的三个纬度,第一层是感官的,神奇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的感官,我们睁大了双眼;第二层是认知的,这些事情如此让人迷惑,我们无法依赖任何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导致一种呼吸停顿,受惊时近乎休克的反应。最后一层是精神性的,崇敬、敬畏,心脏膨胀。

  还有多少人记得小时候,曾经被这种wonder击中的状态?也许是冬天夜空的繁星?也许是第一次在海滩边,眺望大海,手中抓起数不胜数的沙子?也许是一枚指南针,针尖那样固执地指向一个方向,仿佛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一般,让你觉得它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深刻的玄机?


那些“世俗哲人”们

  金钱哲学家

  我1995年参加高考,分数下来之前,每个考生自己估分报志愿。为了给家里省学费,我重点大学志愿填的全是师范院校,第一志愿还选了哲学专业;一本填的全是商学院,因为觉得读这类学校毕业后好找工作,也能挣到许多钱,可以很快地减轻家里的负担。结果造化弄人,我有幸过了重点线,被哲学系录取,但不幸的是哲学系那年变成了非师范专业,要交学费,所幸学费不是很高。

  现在想来,我的重点和一本志愿看上去是两个极端,一个是超凡脱俗的哲学,一个是经世致用的商学。但读了哲学系之后,我并未与经济学或商学绝缘。除了必修的政治经济学,哲学下面有一个二级学科叫伦理学,在我读书的时候,伦理学在国内兴起了一个分支叫经济伦理,哲学教师们开始思考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研读他的《道德情操论》。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9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阅读 世界的另一个入口

行走、想象、发现、情感和美

25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