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3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青岛啤酒节让更多人认识了青岛啤酒文化
)
“要么全球化,要么被全球化,别无选择。”这句话从6月刚走马上任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明波口中说出,颇有意味。就在一个多月前,第二大股东、拥有其27%股份的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刚刚与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InBev,简称“英博”)达成一项52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若收购完成,AB将成为英博的全资子公司。2004年6月3日,AB集团斥资7亿多美元收购哈尔滨啤酒(简称“哈啤”),是因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的AB受到美国反托拉斯法的限制,在本土不能再兼并企业。而它的老对手南非的SAB集团和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米勒集团在2002年联合,发生在中国的哈啤收购案是来自全球市场的蝴蝶效应所致。
英博收购AB可能给青岛啤酒(简称“青啤”)带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图谋北美市场的英博集团此次收购一并扩张了中国市场。目前,华润雪花啤酒以697万千升的年产量位列第一,青啤则以506万千升排名第二。但并购一旦完成,英博在中国的年产量将合计为485万千升,包括英博(中国)的产量294万千升、哈啤的149万千升,以及百威武汉工厂的42万千升,若再加上英博持有的珠江啤酒24%的股权和青啤27%的股权,将很可能跃居中国市场的首位。更何况英博最擅长的经营策略就是“目标性的收购行动”,它的收购显得急切而干脆。1997年,英博收购南京金陵啤酒60%的股权,次年又收购了南京亚力啤酒80%的股份并易名为“南京啤酒”。2002年,英博以1.6亿元收购珠江啤酒24%的股份,次年英博又以3500万美元收购了浙江KK啤酒集团70%的股份,随后又以1.3亿美元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50%的股权。英博最近一次的收购案是在2006年耗资59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福建最大的啤酒企业雪津啤酒。目前青啤公司持有30.56%的股权,从理论上讲,英博存在控股青啤的可能。
孙明波则认为保持青啤的独立运营,对股东才是最有利的,“2003年我们引进外资的条件是战略投资者要支持青啤的发展,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和AB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条款中有一条是其股权不能超过27%,这其中7%的股权表决权须委托青岛市国资委管理。和AB合作以来我们一直独立运营,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35亿元。英博这样的上市公司,做任何决定都会以增加股东的收益为出发点。我们始终认为青啤保持独立运作,对股东是最有利的,将远远大于一些其他的波动造成的结果,对于股权问题我们会从青啤股东利益最大化来处理”。同时,孙明波也很明确一点,那就是:外资品牌的扩张给国产品牌带来很大压力,但要在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用阻挠的手段,只能提升自身能力。当年青啤和AB的联姻,也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