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杨素秋解读

作者:郑筱诗

2024-01-15·阅读时长2分钟

12262人看过

24.4MB
00:0017:43

杨素秋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

【解读】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TIPS:

1.“我去碑林区挂职之前,这个区没有图书馆。我原本在高校里教文学课,就是个书生,整天和词语文字打交道,毫无建造经验,到了政府接到建馆任务,却只有一个助手。我和她都是外行,摸索着,从一个破烂工地一砖一瓦地把图书馆搭起来,花了半年时间,过程并不顺利。在阻力和摩擦之中,我观察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既有系统内部的,也有和商人之间的利益纠缠,还有与民众需求的偏差。我感到自己知识结构有缺陷,便向五十位朋友征集书单,他们无偿地帮助我。这个小小的三千平米的图书馆,其中有各种力量在运转。”

2. “我有一位盲人朋友,平时喜欢听书,但他跟我说了好几次,他特别想念摸读盲文书的感觉。我就带他去我们的视障阅览室。去了以后发现,我们的服务有个漏洞。那就是,盲人站在书架前,挑不了书,因为书脊上印制的文字是普通文字,不是盲文,没办法摸读。我一本挨一本地帮他念书名,帮他挑书。我说你每天都在听书啊,为什么还想摸书?他说,那太不一样了。听书,好像是怀里被人塞了一堆东西。而摸书,是自己主动走进去的,那些小小的凸点和指尖碰触之后,变成了一个个的声音,就像走进海里,感受海水一点一点地漫过脚面,那感觉太美妙了。那天他读的是《世界通史》,那个阅览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就读出了声。“银河系又只是宇宙几百万个星球中的一个,本书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回溯人类的经历……”我举着手机帮他录视频,突然有点难过。我总觉得,他心里的星辰和大海,比我看见的更壮阔。”

3. “我保卫书目成功,就要离开挂职岗位。回想挂职的初衷,我为什么要去挂职?因为我出生在校园又工作在校园,三十多年来,我对校园之外的事件参与甚少,只是翻阅手中印刷的文字去想象社会。这个国家的各级事务具体如何运转,实地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公民,我想去看看,去参与。挂职之前,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新的岗位究竟涉及什么类型的事务。“文化”“旅游”这两个词给岗位笼罩上诗情画意,我误以为是策划演出剧目、研习琴棋书画、宣传风景名胜。到岗之后,全然不同。我得记住酒店后厨烟道清洗规范,熟悉新挖工地文勘进展,检查鼠药和垃圾摆放,答复12345市民热线投诉,回复人大政协文旅提案……这一年事务繁琐,我将此视为对内心秩序的训练。最初的诗情画意构想几乎都没有实现,除了建设图书馆这件事。”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5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郑筱诗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7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作者来了

作者亲自上场给你讲书

40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