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峰
2018-02-25·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4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小峰)
( 汪峰 )
汪峰是一个摇滚歌手,即使他身边站着多么有名的流行歌手,他心里对这个身份的定位也是不会变的。但在那些原教旨主义摇滚歌迷看来,汪峰是一个叛徒,一个摇滚叛徒,因为他写的歌听上去太流行了,因为他与流行歌手同台演出,并且因此获得很多商业回报。当然,他也同样被那些想跟他一样出名挣钱但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的摇滚同行鄙视,认为他的摇滚不纯粹。汪峰对别人的非议一直保持沉默,以他的口才,出来辩解是不会居下风的,但也没有任何意义。他还是把精力放在音乐上,用实际行动回击了那些非议他的人,从1997年至今,他出了8张专辑,并且能一直保持均衡水准。如果以原创为标准的话,现在能出5张专辑的内地歌手已经凤毛麟角了。尤其是,在音乐环境日趋恶劣的环境下,他今年花了将近400万元的制作费录制了一套双张专辑。
1994年是中国摇滚辉煌的一年,那一年,摇滚乐突然繁荣了。这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那批摇滚歌手赶上了一个好的商业机会,作品也相对成熟,所以出现了摇滚乐的春天。也就是在这时候,汪峰组建了“鲍家街43号”乐队,就像当初很多刚刚露头的乐队一样,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当时人们关注的是崔健、“唐朝”、“黑豹”、窦唯、张楚、何勇甚至当时刚刚出专辑的郑钧。今天,这些人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而汪峰倒像一个幸存者,从废墟中走出来。
汪峰在回忆那段时间的经历时,道出了中国摇滚短暂辉煌的原因:“那时候很多人还没出专辑,但是我感觉他们很猛了。后来他们出专辑,我总体感觉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支撑着他们。这个精神层面不是虚的,如果说现在你的作品精神层面言之有物,那我承认。但如果是空谈的这个精神层面,就是空的。但是他们那个时候真不是,从我的角度理解,除了崔健和窦唯之外,他们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支撑的话,是根本做不到那样的。到了90年代末至21世纪,那拨人作品质的飞跃没有了,这就是他们总是把精神层面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没有理论和理性基础,就是后来这个结果。那我们和西方人相比缺乏的只有这一点,精神层面是任何一个年轻人对每一个命题在内心的那个原始出发点和想法,比如说对爱情、对批判社会、对自由的理解,和鲍勃·迪伦、约翰·列侬没有任何差别,他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些人缺的是怎么把这个告诉你的能力。我认为音乐、艺术最重要的是方法,没有精神我们就已经不用再探讨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不能每天坐下来再谈很理想化的很精神的东西,那个东西说实话是属于每个人挺隐秘的人格世界。那些作品能传世的人,因为他们的天赋,因为他们所涉猎的东西的那种广度,他们懂得了非常多种的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