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康熙的红票》|作者孙立天解读

作者:孙立天

2024-05-22·阅读时长2分钟

7994人看过
清朝初年的中西交往。

15.3MB
00:0011:08

孙立天 著

商务印书馆,2024

【解读】孙立天,本书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博士。现为独立学者。其2021年出版的英文专著Jesuit Mission and Submission:Qing Rulership and The Fat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644-1735(Brill,2021)对相关领域有开创性贡献。本书在该英文专著基础上,融汇作者最新研究而成。

康熙的红票是一件历史文物,是1716年康熙皇帝通过他的内务府印刷出来,发往欧洲的一封公开信。由于印刷出来的颜色是朱红色,历史上又称为红票。当年,康熙命令广东官员把这封印刷的公开信发放给当时往来的欧洲商船,让他们带回欧洲。这封公开信红票的内容是一则封寻人启事,是康熙向欧洲表明,他派了传教士做自己的钦差去往欧洲,但十年了,人都没有回来。为什么康熙会派传教士做为做他的钦差去往欧洲?他和传教士是什么关系去往欧洲所为何事?《康熙的红票》这本书就是以康熙的这张红票为线索,讲述了清朝初年诸多中西交往的历史故事。

TIPS:

1. 清初康熙朝的众多传教士隶属于内务府,归清朝的内务府管理。内务府在清朝的机构中,是专门管理皇帝私人事务以及家事的机构。在2015年,关于传教士在内务府的满文名录翻译成了汉语并出版。这份名录确立了传教士在内务府中的地位。这个地位的确定,对于我们了解清史研究来说,相当于确认了康熙朝传教士留下的记录对于清宫历史的价值。比如康熙智擒鳌拜的历史,是大家都熟知道的。正史和野史中的记载都主要突出少年康熙的英明神武。而当时还没有真正亲政的康熙还没有真正亲政,他背后是谁在支持,哪些势力在帮他布局密谋策划?这些在现有的清史中是没有答案的。

2. 除了讲述具体的具体的历史故事以外,《康熙的红票》还想传达一个历史意识,就是当时的世界在全球航行兴起后,被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传教士作为全球航行中的积极参与者,来到了中国,也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国。

3. 另外,清朝取代明朝以后,他们要吸取明亡教训,最大的问题是两个点,:一是宦官问题;二就是北方边患。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点我订阅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2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孙立天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作者来了

作者亲自上场给你讲书

40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