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抄底”黄金

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3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67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邢海洋)

黄金暴跌,国人蜂拥抢购,多地金店被一扫而空。黄金十年不败,而十年中正好是国人生活开始从小康到富裕,有了金银消费需求的时期。金价伴生着这个国家富庶的步伐,现在似乎又要靠着中国人抄底来拯救深陷“黄金劫”的各国央行和金融大鳄保尔森们。中国柜台前的抢购者是否能扭转国际金价的走势,答案或在印度和日本的“抄底者”,看来自东方的合力,能否买掉西方避险需求退潮所空置出的黄金资产。

伯南克在2011年回答美国国会议员质询时表示黄金也就是一种贵金属,是资产,但不是货币。巴菲特更是拿人类窖藏黄金行为开玩笑,说黄金无非是从非洲的地底下挖出来,再挖空中央银行下面的土地,藏起来。对于熟读政治经济学,高考前千百遍背诵马克思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一代人,放在改革开放初的那个年代,国家限制黄金交易,“黄金天然不是货币”也不难理解。可应试教育的功效只在考试前后的短暂时间有效果,多年后这个绕口令恐怕就把大多数人绕进去了。再加上金价年年涨,比货币还保值,于是乎很可能有了“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观念,一旦不那么遥不可及,国人也就会排队进场。实际上,自4月16日创下1322美元/盎司后国际金价连续反弹,最多时上涨了100美元,正和国人排队购金分不开。

黄金3天中暴跌200美元/盎司,引来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抄底族。每个国家的抄底行为,均有其独特的背景。印度的抄底更多源于印度人对黄金的执著,黄金是女儿最好的嫁妆,作为一种终身投资,许多印度女性不停地购买黄金,好在以后传给自己的女儿或者孙女。这样一代一代地积累下来,印度民间藏金达1.5万吨,是美联储的两倍。经验显示,只有在金价疯涨、购买力有所不及的时候,印度人的黄金消费才会有所节制。通常则是以每年进口800吨的速度积累着黄金。印度囤金的传统甚至对这个国家的贸易平衡构成威胁,去年仅进口黄金印度就花费了580亿美元,占印度2012财年经常账赤字的35%左右。据预测,今年金价低,印度黄金进口有望一举突破900吨关口。实际上,追溯本轮黄金价格的起飞,印度放开黄金进口功不可没,1947至1966年,印度禁止黄金进口;1966年之后,印度改用许可证制度;只是到了1997年,黄金交易才完全自由化。那时正是韩国人排队为国家捐献黄金的时候。今年1月,印度为了平抑贸易赤字,将黄金进口税从4%上调至6%。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龙门山断裂带

芦山地震的地质演进

9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