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1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宋晓军)
( 3 月19 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莱文(左)和北方司令部司令雅各比共同出席 )
4月16日是星期二。按照提前的通知,这天本来我要为电视台做中国首次发布专题型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专题节目。同时,还要为两天后中国海军首次公布首艘航母在港口的停泊和训练情况做好报道准备。按照媒体的“行话”说,这本该是个“中国军事报道周”。但是从周二开始,随着美国传来的“爆炸、投毒、再爆炸、再枪击”一系列突发新闻,让很多看电视的观众仿佛置身于两次事件的发生地——波士顿。当然,作为关心中国军事发展的军事迷来说,还是要将“思考的频道”从波士顿转向太平洋。
4月16日让军事迷们关注的不仅有有些“张力”的中国专题型国防白皮书,而且还有同一天美国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经过一年时间撰写的一份美国军事基地支出的分析报告。在这份长达60页的报告扉页上写着:“我们必须用好每一美元——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2012年12月18日”。报告中强调了美军驻日、驻韩、驻德基地耗费美国海外基地费用总量的70%,同时特别对驻日、驻韩基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列出了图表。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结论的大意是,美军在东亚的驻日、驻韩基地投入过高,而日、韩的投入有限。对此一些军事迷们认为,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表明了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在日、韩这两个重要“支点”上的一种纠结,这个纠结的本质还是“钱”。巧合的是,军事迷们还注意到,在当天中国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在强调安全挑战时,不仅公开点了日本的名,同时用了“有的国家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频繁制造地区紧张局势”这句话,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进行了几乎可以说是公开的指责。那么“钱”与“重返亚太战略”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钱”,不妨再从太平洋回到波士顿。如果追根溯源,在波士顿制造了恐怖袭击事件的那对来自车臣的兄弟无疑与“9·11”有关。据美国联邦预算的公开数据显示,从“9·11”发生到2011年的10年间,国防开支增加了43%,核武器开支增加了21%,而用于国土安全的费用则陡增了301%。再看事件发生的2013财年,按2013年美元计价,用于国土安全预算为689亿美元(含国防部开支的180亿美元),不仅超过了2013财年的联邦教育预算,而且也超过了奥巴马政府刚刚提出的2014财年中的联邦教育预算(646.7亿美元)。而根据最新的皮尤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公众最希望增加的联邦预算恰恰就是教育。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的大致结论应该是:小布什政府在“9·11”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在国际、国内反恐的行动,实际上预支了接班的奥巴马两届政府相当一部分的联邦预算。这就造成奥巴马必须在控制预算赤字的基础上,在国际、国内反恐上“收摊子”与“重返亚太战略”间找到一个适合的平衡点。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