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萧伯纳的藏书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5分钟

4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7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子安)


( 米歇尔·芬格斯坦 )

米歇尔·芬格斯坦(Michel Finges-ten,1884~1943)是奥地利犹太裔版画家,在上世纪初的欧美已小有名气,各界名人名士都争先请他为自己制作藏书票,这其中不乏音乐巨匠理查·施特劳斯、美国总统罗斯福、戏剧大师萧伯纳、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等。当时,拥有一枚芬格斯坦制作的私用藏书票成为一种文艺时尚。一个出生在波希米亚的犹太裔艺术家能够被西方主流社会接受并得到如此高的认可实属幸运,虽然他仍逃脱不掉宿命的羁绊,终惨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1500多枚藏书票,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足以延续他在后人心底的艺术生命。萧伯纳在他80岁那年请芬格斯坦设计了一枚“小丑主题”的书票作品。同年有幸得到芬格斯坦制作的藏书票的票主名中惹人眼球的还有斯特拉文斯基、皮兰德罗、邓楠遮等。

萧伯纳说:“马戏团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小丑表演。”似乎小丑那一面以自嘲来取悦他人,一面口咽辛酸的形象在冥冥中成为萧伯纳的化身。曾在萧伯纳的戏剧《皮格马利翁》扮演杜利特尔的英国女演员坎贝尔夫人(Patrick Campbell)是萧伯纳的好友,二人保持通信往来多年。在坎贝尔夫人给萧伯纳的信中通常会以“亲爱的乔伊”起首。“乔伊”是有着“英国小丑之父”美誉的约瑟夫·格里玛尔蒂(Joseph Grimaldi)的舞台名,人们迷恋他苍白的脸庞,被他惟妙惟肖的表演所折服,又赐予了他另一个名字“小丑乔伊”。萧伯纳得此爱称分明是挚友对他了解甚深,将自己比作小丑当是最好的自嘲方式。为此,萧伯纳曾在诗中将镜中的自我看作小丑,似乎人生如梦,每当梦醒时分,他立于镜前所见之人既熟悉又陌生,似是而非的想象,甚至质疑是否镜子里的那个人——那副嘴脸,那个自己肯定是他心目中的萧伯纳吗?在他眼里,镜中的自我仿佛是小丑在人生的各种舞台上扮演的不同角色。萧伯纳打趣说:“我在很多杂耍表演中不知道扮演了多少次的小丑。” 自小家境贫寒,双亲离异,年幼自卑的萧伯纳被社会的冷嘲热讽压得抬不起头,无助地在夹缝中寻求再生的机会。苦难带给他对人生的领悟,创作灵感以及诙谐幽默等后天造诣创造了一位大师。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善于讽刺与幽默的语言天才。

“小丑”的形象不止一次出现在芬格斯坦的藏书票作品中,这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不谋而合。上世纪30年代,一批和芬格斯坦出身相当的犹太裔艺术家遭到纳粹的迫害,有的被禁止发表作品,有的被监禁,更有甚者被逐放他国。在画廊或博物馆里展出的大量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被销毁或非法卖到了国外。由于纳粹的反犹太政策,芬格斯坦的作品订单数量骤减,价格已经触底,从1933年开始他就不再继续创作任何大幅版画。他的反战题材作品受到了纳粹的封锁,一人势单力薄只好与其他同命相连的艺术家联合起来谋求生路。那时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芬格斯坦在特殊时期的个人心理变化和自我剖析。很快,芬格斯坦不得不放弃绘画专心致力于藏书票的制作,于是,他所做的每张藏书票和贺卡都像日记一样记录下了他的每段人生。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龙门山断裂带

芦山地震的地质演进

9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