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向荣
2024-10-14·阅读时长2分钟
张向荣,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解读】张向荣,青年文史作家,书评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著有《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诗词歌赋少年游》等。
《三国前夜》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本书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作者尝试以“群像”书写呈现这一时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辅以图表梳理人物关系,进而追问:东汉的皇权虽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这一结构并未随之覆灭,它又如何寄托在新兴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断重建?
TIPS:
1. 《三国前夜》是张向荣前作《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的续集,主要关注王莽之后儒学对东汉的影响,并解释三国时代到来的原因。本书并非直接讲述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探讨了东汉时期的士大夫如何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他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书中通过讲述曹操、刘备、袁绍等人的早期经历,揭示了他们如何受到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时代观念的影响,最终成为历史上熟知的人物。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诸如黄金、羌乱、党争、外戚以及宦官等事件的起因和发展,以及这些事件对东汉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东汉初期,刘秀和其孙子汉章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皇权,包括加强集权、强化内朝和中朝,以及防范权臣和外戚干预朝政。同时,东汉并未清算儒家在王莽代汉中的作用,反而利用儒家思想来维护皇权,并将其作为意识形态工具,将汉朝的统治神圣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东汉的政治体制逐渐失去了平衡。例如,在汉桓帝时期,外戚梁冀掌控了朝政,甚至出现了弑君事件。汉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了梁冀后,却进一步重用了宦官来打击士大夫,导致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最终演化为党锢之祸,标志着东汉政治平衡的彻底破裂。
3. 随着东汉后期政治动荡加剧,宦官与士大夫的斗争愈发激烈,东汉的政治制度名存实亡。汉灵帝即位后,虽然试图调整与宦官的关系,但未能挽回东汉的颓势。随着黄巾起义等事件的发生,东汉进入了末期,各地豪强纷纷崛起,为三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本书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人物命运的叙述,揭示了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制与儒教相结合的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崩溃,并探讨了这种结构的重建直到隋唐时期才得以实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士大夫政治对曹魏建立以及刘备延续汉室的努力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他的书来了!作家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最认真的写作,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分享最有温度的文字。在这里,邂逅一位作者,遇见一本好书。
制作人:筱诗|审校:南希|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